小花棶木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小花棶木 | 中藥圖典 |
小花棶木 Xiǎo Huā Lái Mù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通經活絡。主高熱不退;瘧疾;痞塊;痛經;跌打損傷;骨折;癱瘓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甘、咸 |
【拼音名】 Xiǎo Huā Lái M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小花棶木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paruiflora (Chien)Holub[Cornus paruifolra Chien]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晒乾。
【原形態】 喬木或灌木,高3-8m。樹皮黃褐色;幼枝纖細,圓柱形,略具稜角,稀被灰白色貼生短柔毛,老枝灰褐色,疏生黃褐色皮孔。冬芽頂生或腋生,狹圓錐形,長2-5.5mm,被灰白色貼生短柔毛。葉對生或近於對生;葉柄長3-5mm,幼時密被淡白色貼生短柔毛;葉片紙質,長橢圓形,長4-6.5cm,寬1.6-3.3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均稀被淡白色貼生短柔毛,中脈在兩面稍凸起,側脈3-4對,弓形內彎,在上面稍顯明,下面略微凸起。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寬4-12cm,有時有、枚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的葉狀苞片;總花梗細圓柱形,長1-4cm,近於無毛;花小,白色,直徑4.5mm;花萼裂片4,寬三角形,長0.3-0.4mm,稍長於花盤,外側僅基部有灰白色貼生短柔毛;花瓣4,長圓披針形或舌狀長圓形,長2.5mm,寬近1mm,先端漸尖,下面疏被白色貼生短柔毛;雄蕊4,長2.3mm,略短於花瓣,花絲線形,無毛,長約2mm,花藥2室,狹倒卵形,長1.3mm,丁字形著生;花盤墊狀,厚0.3mm,有白色短柔毛;花柱圓柱形,長近2mm,略有淺溝,疏被白色貼生短柔毛,柱頭小,點狀,子房下位,花托倒圓錐形至倒卵形,長1mm,直徑約1mm,密被淡白色貼生短柔毛;花梗圓柱形,長0.3-2mm,被灰白色短柔毛。核果狹倒卵形或近於長圓形,長5-6mm,直徑約4mm。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30-2500m的森林中或岩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 味甘;咸;性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通經活絡。主高熱不退;瘧疾;痞塊;痛經;跌打損傷;骨折;癱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小花棶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