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皂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果皂角
Xiǎo Guǒ Zào Jiǎo
別名 小皂角
功效作用 驅蟲解毒消腫。主癰疽腫毒;腸寄生蟲
英文名 fruit of Littlefruit Honeylocust
始載於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
毒性  
歸經 胃經脾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拼音名】 Xiǎo Guǒ Zào Jiǎo

【英文名】 fruit of Littlefruit Honeylocust

【別名】 小皂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小果皂角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ditsia australis Hemsl.[G.microcarpa Metcalf]

採收和儲藏:果實成熟後採摘,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 小果皂莢喬木至喬木。枝褐灰色,具粗刺,刺圓錐形,長3-5cm,有分枝。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羽片2-6;小葉通常5-6對,斜橢圓形或狀披針形,長2-3cm,寬約1cm,先端鈍或圓形,基部急尖或斜楔形,邊緣具鈍齒或近全緣,上面無毛或有稀疏的短柔毛,下面無毛;小葉柄長約1mm。花綠白色,雜性;雄花散生於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上;雄蕊10;兩性花集成總狀花序;萼裂片長圓披針形;花瓣5,內被粗毛;雄蕊5。莢果扁平,果瓣革質,近無子房柄,稍彎,黑色,長6-12cm,寬1-2.5cm。種子近於扁平,橢圓形,棕色,平滑,長約8mm,寬約4mm。花期6-10月,果熟期11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 苦;寒

歸經】 脾;胃經

【功效與作用】 驅蟲解毒消腫。主癰疽腫毒;腸寄生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研末,1-3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燒存性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刺,果實有驅蛔蟲,癰疽的功能。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小果皂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