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糖原貯積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類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謝障礙疾病。糖原貯積病Ⅸ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Ⅸ,GSD-Ⅸ)是因缺乏磷酸化酶激酶所致的一組不同的疾病,屬遺傳性疾病。包括X連鎖遺傳性肝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常染色體遺傳性肝和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特定性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和心臟磷酸化酶激酶缺乏。

目錄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病因

【發病原因】
  本型糖原貯積病是由於缺乏磷酸化酶激酶所致。糖原在體內主要以肝糖原肌糖原的形式存在,是由許多葡萄糖經由過程α-1,4-糖苷鍵(直鏈)及α-1,6-糖苷鍵(分枝)相連而成的帶有分枝的多糖存在於細胞質中。肝糖原的合成與分化主如果為了維持血糖濃度的相對於永恆固定;肌糖原是肌肉糖酵解的主要來源。糖原的分解和合成由不同的酶催化。糖原磷酸化酶以a、b兩種情勢存在。糖原磷酸化酶b無活性,反應時需轉化為a。
  在肌肉劇烈運動時,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是受到腎上腺素的調節。腎上腺素經由過程旌旗燈號轉導系統使cAMP的濃度提高,激活A激酶使無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激酶b磷酸化成為有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激酶a,糖原磷酸化酶激酶a進一步使無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b成為有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a,促進糖原分化,產生能量。
  在肝臟中,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調節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調節,當血糖濃度減低到肯定是水平,經由過程胰高血糖素形成cAMP,激活A激酶使磷酸化酶激酶b成為磷酸化酶激酶a,催化無活性的磷酸化酶b改變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促使肝糖原分化成蒲萄糖開釋到血液中,達到升血糖目的。
  磷酸化酶激酶是由4個亞單位(α、β、γ、δ)組成的一個蛋白激酶,來自神經中樞的衝動或激素的調控可通過它激活磷酸化酶,從而促進糖原的分解過程。磷酸化酶激酶本身的激活是經由Ca2 、腺苷酸環化酶環腺苷酸(cAMP)依賴性蛋白激素等一系列的作用進行的,這一過程主要由胰高糖素調控。組成磷酸化酶激酶的4個亞單位都各自有位於不同染色體上的編碼基因,在各種組織中的表達亦各不相同。從理論上講,上述過程中任一酶的缺陷都可以造成糖原分解受阻而累積,而實際上僅磷酸化酶激酶缺乏是最主要的病因,依據其病變累及的器官和遺傳特徵加以區分:
  1.X連鎖遺傳性肝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是因位於Xp22的α亞單位編碼基因突變所致。
  2.常染色體遺傳性肝和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 這是由於位於常染色體上編碼α、β亞單位的基因突變所造成的(目前僅β亞單位已定位於16q12-q13)。
  3.特定性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 這是由於在肌組織中編碼α亞單位的結構基因(位於Xql2)突變所造成的。
  4.心臟磷酸化酶激酶缺乏 迄今僅有少數報導,酶缺陷僅限於心肌內。
  上列各型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的確診都必須依賴病變器官組織的酶活力檢測。由於磷酸化酶激酶在各種組織中有多種同工酶,因此,外周血紅、白細胞中酶活力的檢測有可能發生誤診。
  【發病機制】
 是由磷酸化酶激酶的先天性缺乏引起的。目前根據遺傳型及受累組織分為3個亞型。Ⅸa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Ⅸb屬性聯隱性遺傳,男性發病。這2個亞型皆累及肝臟,骨骼肌不受影響,生物化學及形態學均正常。Ⅸc型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肝臟和肌肉磷酸化酶激酶均缺乏活性。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症状

臨床診斷
糖原貯積病Ⅸ型是因缺乏磷酸化酶激酶所致的一組不同的疾病,因糖原(體內糖的存儲形式,主要以肝糖原肌糖原情勢存在。肝糖原的合成與分化主如果為了維持血糖濃度的相對於永恆固定;肌糖原是肌肉糖酵解的主要來源。糖原由許多蒲萄糖經由過程α-1,4-糖苷鍵(直鏈)及α-1,6-糖苷鍵(分枝)相連而成的帶有分枝的多糖(圖6-11),存在於細胞質中)代謝中的一個特別指定的酶缺陷或者缺失而使糖原存貯異常,下面看不同位點的酶缺失引起的各類症状
1.X連鎖遺傳性肝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A)作用機制:在肝臟中,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調節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調節,當血糖濃度減低到肯定是水平,經由過程胰高血糖素形成cAMP,激活A激酶使磷酸化酶激酶b成為磷酸化酶激酶a,催化無活性的磷酸化酶b改變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促使肝糖原分化成蒲萄糖開釋到血液中,達到升血糖目的。B)症状:患兒肝組織和紅、白細胞中酶活力缺失,但肌細胞中正常,多數患兒在1~5歲時出現生長遲緩和肝大;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轉氨酶值輕度增高,乳酸尿酸正常,血糖基本正常,飢餓時可見酮體增高,隨年齡增長,血生化改變和肝大情況可逐漸恢復正常,成人期身高亦可達正常人水平。
  2.常染色體遺傳性肝和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 患兒在早年即出現重度肝大和生長遲滯,部分小兒伴有肌張力低下,酸中毒輕微或無酸中毒。至青少年期或成人期,肝臟可仍然稍大,轉氨酶輕度增高。有時可發生空腹低血糖,對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反應正常。據此可與GSD-Ⅵ型相鑒別。
  3.特定性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 患兒呈現運動後肌肉痛痙攣肌球蛋白尿,或表現為進行性肌無力萎縮,由於其肝臟和血細胞中的酶活力正常,故不伴有肝大、心臟等病變。
  4.心臟磷酸化酶激酶缺乏 迄今僅有少數報導,酶缺陷僅限於心肌內,患兒在嬰兒期即呈現心臟增大心衰,病情進展快速,早年即夭折。
  【實驗室檢查
須依賴病變器官組織的酶活力檢測。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診斷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檢查化驗

1.酶活力檢測:各型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的確診都必須依賴病變器官組織的酶活力檢測。由於磷酸化酶激酶在各種組織中有多種同工酶,因此,外周血紅、白細胞中酶活力的檢測有可能發生誤診。
2.血糖監測: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轉氨酶值輕度增高,乳酸尿酸正常,血糖基本正常,飢餓時可見酮體增高,有時可發生空腹低血糖,對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的反應正常,運動後可發生肌球蛋白尿
3.常規做X線胸片、B超心電圖肌電圖等檢查。一般可見肝臟增大,心臟增大,肌電圖檢查異常等。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鑒別診斷

常染色體遺傳性肝和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患兒須與GSD-Ⅵ型相鑒別,前者對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的反應正常,據此可與GSD-Ⅵ型相鑒別。且GSD-Ⅵ型因肝磷酸化酶缺陷所造成。新生兒期或嬰幼兒期均無發病,無明顯性別差異。臨床上與糖原貯積病Ⅰ、Ⅲ型相似,但較Ⅰ型為輕。患兒多在幼兒期即呈現肝大和生長遲緩,可有輕度血脂轉氨酶增高低血糖少見。由於症状有時輕微可致漏診,因而有人認為其屬良性肝大,無心臟和骨骼肌受累症状,智力正常。隨著年齡增長,肝大和生長滯後情況也逐漸好轉,且常在青春發育期消失。多數患兒無須治療。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併發症

1.肌球蛋白尿:指尿中出現大量的肌肉蛋白肌球蛋白。肌球蛋白本身會對腎小管表皮細胞造成直接性的傷害,也會造成腎臟本身的血管收縮;此外,當處於體液不足或酸性環境之下,肌球蛋白容易在腎小管中形成結晶,並進而阻塞腎小管,因此橫紋肌溶解症容易造成急性腎衰竭。常見臨床症状是局部或全身性的肌肉酸痛。當影響到腎臟時則會出現少尿,且尿液顏色較深。
2.生長遲緩:兒童的年齡性別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標準相比,低於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於或等於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生長遲緩,如低於參照人群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生長遲緩。
3.進行性肌無力萎縮心臟增大心衰等。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心型患兒除心臟移植術外,無有效治療。多數患兒無須治療,為防止發生低血糖,可採取多次少量方式進餐,或給予高碳水化合物膳食。

(二)預後

多數預後較好,心臟磷酸化酶激酶缺乏患兒病情進展快速,早年即夭折。

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護理

糖原貯積病Ⅵ的預防可參照糖原貯積病的預防方法。應包括妊娠期間預防感染,避免高齡生育、近親婚配,避免輻射、接觸化學物質、遺傳物質異常等。預防性優生措施:禁止近親結婚、婚前檢查以期發現不應結婚的遺傳病或其他疾病攜帶者的檢出(通過群體普查、家系調查及系譜分析、實驗室檢查等手段確定是否為遺傳病,並確定遺傳方式等。)、遺傳諮詢產前診斷(產前診斷或宮內診斷,是預防性優生學的一項重要措施。)

所用產前診斷技術有:①羊水細胞培養及有關生化檢查(羊膜穿刺時間以妊娠16~20周為宜);②孕婦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測定;③超聲波顯像(妊娠4個月左右即可應用);④X線檢查(妊娠5個月後),對診斷胎兒骨骼畸形有利;⑤絨毛細胞性染色質測定(受孕40~70天時),預測胎兒性別,以幫助對X連鎖遺傳病的診斷;⑥應用基因連鎖分析;⑦胎兒鏡檢查

通過以上技術的應用,防止患有嚴重遺傳病和先天性畸形胎兒的出生。

參看

關於「小兒糖原貯積病Ⅸ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