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籽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籽蒿
Dà Zǐ Hāo
別名 大白蒿、白蒿、臭蒿子
功效作用 消炎止痛。;癰腫疔毒:花蕾3~5錢,水煎服。;黃水瘡皮膚濕疹宮頸糜爛:花蕾適量水煎洗患處。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種中文名: 大籽蒿

種拉丁名: ArtemisiasievrsianaWilld.

種別名:  

目錄

形態特徵及分布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主根較粗。莖直立,較粗,具縱溝棱,被白色短柔毛,高20–l00cm。基生葉早枯。莖中、下部葉具柄,葉片寬卵形或寬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狀深裂,側裂片2一3對,小裂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鈍,兩面被伏柔毛和腺點。上部葉漸變小,羽狀全裂。最頂端的葉不裂而為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排列成中度擴展的圓錐形。頭狀花序半球形,直徑4–7mm,有梗,下垂,總苞片3–4層,被白色伏柔毛或無毛,花托凸起,密被毛,邊緣小花雌性,中央小花為兩性。瘦果卵形或橢圓形,長約1mm,褐色(圖95–1)。  

地理分布

在我國除華南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朝鮮、日本、蒙古、蘇聯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為田間、道旁雜草。越年生草本。當年植株處於營養葉簇狀態,第二年出現生殖枝,結實後死亡。大籽蒿種子小,千粒重0.15g,在25–30℃溫度下,24小時即可發芽,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發芽率隨溫度升高而增高,發芽速度加快。0–5℃,發芽率為10%,需24天,10––15℃,達83%,需12天,20––25℃,達84%,只需8天。當溫度上升至25––30℃時,發芽率則降至49%,35℃,發芽率只27%。在海拔1650m的天山北坡種植(新疆八一農學院教學基地),4月18日播種,5月14日出苗,6月25日進入分枝期,從播種到出苗需26天,出苗到分枝需42天。分枝期一般有9片真葉,平均每出l片真葉需4、6天。當年一直處於葉簇階段。一邊長出新葉,一邊基部老葉片枯死。對地上部分生長速度測定表明,8片葉以前,地上部分生長較慢,5月23日至6月13日的20天中,高度日增長0.17cm。8片葉以後,日生長速度增快,6月13日至6月18日,平均日增長0.07cm分枝以後,地上部分則迅速生長。地上部分,地下根系和單株產草量相關性的測定結果表明,在具7片葉以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增長均較慢,但根的增長比植株的生長快得多。在具有第3片葉至7片葉時,每增加l片葉,根系的增長為4.55cm,而地上部僅增高0.85cm。其重量比,仍以地上部分為高,每增加1片葉,單株產量則增重0.04g,根重只增加0.009g。在具有7片葉至9片葉時,根系生長更快,平均每增長l片葉,根增長7.65cm,地上部分增長仍低於根的增長,每片葉只3.2cm,而根系增重則比地上部分略高,每生長1片葉,地上部增重0.31g,根增重0.36g。研究結果表明,在具有9片葉以前,地下部分增長無論是根的長度和重量均比地上部分快.根據測定資料可繪出相關曲線(圖95–2)。產草量,播種當年8月6日測得單株平均乾草重,大株53.8g,中抹30.4g,小株5.4g。小區測定,畝產乾草120.8kg。當年株叢高度25.2cm,冠幅直徑51.6cm。大籽蒿第二年4月14日返青,9月1日成熟,生育期140天。返青至分枝期需30天,分枝至現蕾39天,現蕾至開花26天,開花至結實38天,結實至種子成熟7天,植株高度120––190cm。第二年單株產草量差異較大,變動於lo.8––79.7g之間。小區測定,畝產乾草276.5kg。種子產量,每畝.73kg。大籽蒿抗寒性較強,當年株叢在零下30℃能安全越冬。生長期,由於植株高大,要求水肥較高,在干早少雨的地區栽培,需進行灌溉。大籽蒿最適於疏鬆、肥沃的土壤條件下栽培。  

飼用價值

經分析,大籽蒿營養價值較高(表95–1)。開花後,嫩枝及花序較多,每株平均有花序1364個,大株達2201個,小株511個。花序平均每株40.2g(鮮重),占植株總重75.9g的50.6%,花序加嫩枝和種子重量占植株總重的75.8%。青鮮狀態下,因有苦味,牲畜不願食,但打霜死亡以後,直至冬季,不刈割的植株,其花序及嫩枝,牲畜(羊、牛)能全部吃掉。牧民打貯的野乾草,牲畜從中挑食其花序及枝葉。大籽蒿主要用來調製乾草,作牲畜冬季貯備飼料,其化學成分及營養價、元素含量見表95–1、95–2、95–3。  

栽培要點

土地應進行秋翻,整地要細碎平整,翻前最好施腐熟的廄肥.播種時間:最好臨冬播種,待第二年雪化後即可萌發。如當年播種,可於化雪前播於雪上,等到雪化後,種子即可隨雪水下滲。早春氣溫較低,蒸發量小,有利於種子發芽出苗。大籽蒿種子千粒重僅0.15g,只能播於土表,覆土超過1cm,不易出苗。播種量:收草用的宜密植,使主莖不致過粗,以利牲畜利用。每畝以7000株計,種子用價為100%時,每畝g即可,但因種子小,播於土表,成株率低,實際播量應捏高到5g以上。田間管理:鋤草,苗期長,最怕雜草,要求頭年進行秋耕,最好在7–8月翻耕,以消滅雜草,灌水,在年降水388mm的謝家溝,因雨量集中於5–6月,有利於大籽蒿的生長,不灌水即可獲得較高的產草量。當大田栽培,分枝後植株生長快,應進行灌溉。收割,牧草應在現蕾期進行,過晚植株粗老。如收籽用,當80%種子成熟即可收割,過晚種子易脫落。相近似飼用價值的同屬植物:大花蒿,又稱一枝蒿(Artemi–siamacrocephala),形態與上種近似.但莖不分枝或少分枝,頭伏花序單生於葉腋及枝端,成疏散的總狀花序,可以區別。分布於我國青海,新疆、西藏,蘇聯(中亞、西伯利亞)、蒙古、阿富汗,伊朗也有。飼用價值與大籽蒿相似。(石定燧)

關於「大籽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