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總論/組織移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外科學總論》 >> 器官移植 >> 細胞移植和組織移植 >> 組織移植
外科學總論

外科學總論目錄

組織移植 多數屬於支架移植,有的還是自體移植為主;少數是有活力的混雜在一起的細胞和組織移植。

1.粘膜移植 用於修補粘膜創面的缺損,常為自體移植,如眼瞼粘膜可採用頰部粘膜修補,移植時須加壓固定,以免粘膜收縮,才能獲取較好生長。

2.脂肪移植 用於填平面部的凹陷畸形,預防神經肌腱松解術後,發生再粘連,亦為自體移植,脂肪可取自臀部。因移植的脂肪片易被吸收(可達20%~40%),故宜切取較大的脂肪塊;術中動作須輕柔,術後2周內易發生脂肪液化,可予抽出並用繃帶作壓迫包紮

3.筋膜移植 由於筋膜的韌刀和不吸收性,可利用弔帶,如切取自體大腿闊筋膜作弔帶牽引,以矯正顏面神經麻痹後的口角歪斜;在巨大腹股溝疝修補時,移植闊筋膜於腹股溝管後壁,以加強腹壁薄弱處。闊筋膜還可用作關節成形術時的隔離物。

4.肌腱移植 自體移植用於修補肌腱缺損或替代喪失功能的肌腱。如移植脛前肌腱到足部外側,拇長肌腱到第一跖骨,以治療急性脊髓灰質炎後遺腓骨癱瘓所致的嚴重足內翻

5.肌移植 常用的是帶血管神經蒂的肌,移植後,利用其收縮能力,來替補喪失功能的肌,如移植股薄肌箍繞肛門,以治療肛門失禁;在面神經麻痹時移植部分顳肌咬肌,使其產生一些表情動作。

近來,有應用帶血管的自體游離肌移植,如用游離胸大肌治療前臂肌缺血性攣縮。更有應用帶血管的游離肌皮瓣複合組織,如股薄肌皮瓣背闊肌皮瓣來治療的。

6.血管移植 適應證有:①修補血管或分流用,恢復正常血液通路,常用於動脈瘤動靜脈瘺和血管損傷切除術後。②作轉流或分流用,以治療原血液通道的梗阻。如用大陷靜脈主動脈冠狀動脈間搭橋,治療冠狀動脈梗塞。自體血管或經過處理的同種異體血管都可作為移植材料。臨床上常用自體靜脈來替代四會小口徑動脈缺損。由於靜脈腔內有單向瓣膜,應將靜脈遠端和動脈近端相接,以免血流受到阻礙。

7.軟骨移植 常用的是自體肋軟骨。用來填補軟骨或骨(如顴骨、頜骨、眼眶)的缺損,或用作鼻、耳再造的支架。

8.骨移植 移植骨可采自病人自體或其他供者。常用是的髂骨肋骨股骨脛骨。由於骨移植屬結構移植,可將取來的骨經過化學溶液、冷凍凍干等方法處理,放入骨庫中備用。骨移植用於填補骨切除術的缺損,修復缺失大塊骨質假關節,脊椎融合術和關節骨折時作內固定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應用帶血管蒂的游離自體骨移植已在臨床試用,如帶腓動靜脈蒂的游離腓骨和帶旋髂淺或深血管蒂的游離髂骨移植治療外傷骨髓炎死骨脫落後的大段骨缺損,以及骨折不連接所致的假關節。

9.神經移植 由於移植的神經無直接血液供應,須從周圍組織獲取營養,細小的神經遠較粗大者容易成活,因後者的中部難以得到必要的營養而易壞死。神經移植最好在傷後2個月內進行,應避免時間過久,因離斷的遠端神經端易發生纖維化。移植時要求局部無感染,特別注意無菌技術,動作輕柔,以減少瘢痕,並且要求無張力。

10.大網膜移植 大網膜有很豐富的血管,再生能力強,易與其他組織發生粘連而形成廣泛側支循環。臨床上作帶蒂或游離自體移植。適應證有:顱骨頭皮大塊缺損修復,下肢乳癌根治術後頑固性潰瘍、顱內廣泛小血管狹窄或閉塞所造成的腦缺血、顏面萎縮畸形、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治療等。游離移植時需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將大網膜的動靜脈與相應部位的動靜脈作吻合,帶蒂移植時謹防大網膜在其穿過的皮下隧道內受壓或損傷。

11.腦組織移植 指選取供體腦組織或特定區域的神經原組織植入於患者腦內,用於治療相應的疾病。目前應用的臨床主要類型有:①腦內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包括自體腎上腺髓質移植、胎兒中腦黑質和腎上腺髓質移植等。②小腦移植治療小腦萎縮,主要是單純性小腦萎縮和晚期小腦皮質萎縮。③神經內分泌組織移植治療神經內分泌疾病,如下丘腦前區移植治療中樞性尿崩症垂體移植治療成人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垂體移植治療垂體性侏儒。④腦組織移植治療低能兒大腦發育不全。⑤腦組織移植治療外傷性截癱癲癇和扭轉性痙攣。腦組織大多源自胎腦,製備成懸液或勻漿,也有經短期培養的。上述各類腦組織移植均有一定的療效。

12.胸腺移植 胸腺是人體的中樞免疫器官,移植後可重建或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治療晚期惡性腫瘤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胸腺取自胚胎,製成細胞懸液或切成薄片以供應用。具體適應證:①已不能切除、也不能行介入栓塞治療的晚期肝癌或其他晚期惡性腫瘤;②支氣管哮喘牛皮癬多發性神經根炎肌炎等。

參看

32 細胞移植 | 臟器移植 32
關於「外科學總論/組織移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