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渴難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口乾渴難忍表現為主觀口渴,想要喝水,喝完後症状稍有好轉,可是不久口渴如初。

目錄

口乾渴難忍的原因

中醫認為口乾渴難忍多由肝腎陰虛、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熱盛津傷、煎灼津液所致。

口乾渴難忍的診斷

1.有口渴、多飲的現象,應當警惕糖尿病酮症的發生,酮症早期症状常有多尿、渴、多飲、疲倦等。應及時查尿酮體、血糖及血酮體,除外酮症酸中毒的情況。若疑有糖尿病,可測空腹血糖、或做糖耐量試驗,以明確診斷。

2.不過口渴並非就一定是糖尿病,也許是胃火,注意清熱

口乾渴難忍的鑒別診斷

口乾渴難忍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鑒別。

1. 乾燥症候群

口乾是乾燥症候群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口乾往往難以忍受,即使水不離口也不解渴。患者唾液減少,吞咽乾的食物十分困難,舌及口角開裂疼痛,易生齲齒。半數左右的患者腮腺腫大,部分患者有頜下腺或附近淋巴結腫大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關節疼痛,以肘、膝關節多見。嚴重者可致腎小管受損,造成心律失常等危險後果。患乾燥症候群者眼內還常有異物感、燒灼感,且鼻孔乾燥,易結痂

乾燥症候群的診斷並不困難,但它的口乾症狀多不為患者和醫生所注意,以致造成漏診和誤診。

2. 糖尿病

糖尿病人常有口乾、口渴症状。臨床糖尿患者的典型症状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

多尿包括尿量增多和排尿次數增多,每日總尿量可達3--5升,甚至可多達10升。

由於多尿,體內失去大量水分,因而口乾渴喜多飲。飲水量與血糖濃度、尿量和尿中失糖量成正比。

口乾作為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常因其他症状不夠典型而易被人們忽視,以致坐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糖尿病的診斷比較容易,高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只要測定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就能將糖尿病鑒別得一清二楚。

3. 甲亢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亢)也會出現口乾症状。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能量代謝增快,耗氧量增加,產熱量增多,散熱量也加速。

臨床症状為口乾多汗、怕熱,皮膚濕潤且溫度升高,甲狀腺腫大,突眼。

甲狀腺機能亢進起病緩慢,多數患者記不清確切起病時間,加之早期症状不明顯,故易被患者忽視,但早期如果藉助甲狀腺功能的實驗室檢查,則很容易就能得到明確診斷。

1.有口渴、多飲的現象,應當警惕糖尿病酮症的發生,酮症早期症状常有多尿、渴、多飲、疲倦等。應及時查尿酮體、血糖及血酮體,除外酮症酸中毒的情況。若疑有糖尿病,可測空腹血糖、或做糖耐量試驗,以明確診斷。

2.不過口渴並非就一定是糖尿病,也許是胃火,注意清熱

口乾渴難忍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胃火導致的口乾渴難忍症状的調理:

中醫認為,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要飲食節制,太過熱氣的東西少吃,甜膩的食物少吃,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並且適當注意口腔衛生。藥療方面,可用川蓮、燈芯花、蓮子芯、麥冬等瀉胃火。

糖尿病導致的口乾渴難忍症状的預防:

一、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儘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記住!

二、性生活有規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過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過量抗生素會誘發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內防止糖尿病的發生:每年吃三個月的煙醯胺、Vb1、Vb6、甲基Vb12(彌可保)增強胰腺功能;在季節更替時吃半個月的Vc、Ve,劑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兩段時間肌注Vb12,每次兩周,一天一支。)

四、多加鍛煉身體,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我國目前有超過9200萬的糖尿病患,另外還有1億5000人將成為患者,這樣中國已經取代印度,成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此病到目前為止是一種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正確運用好現在的三類基本療法,包括飲食、運動、降糖藥物在內的綜合療法,而進行終生性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頤養天年。糖尿病患者應學會自我保健知識,積極預防各種慢性併發症發生、發展,避免致殘、致死,從流行病學資料來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後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紅蛋白〈8%者極少發生併發症,亦是延緩其發生、發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遵循嚴格控制高血糖,堅持治療達標的原則,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保證,不能偏聽、偏信社會上的「游醫」所謂「包醫、根治糖尿病」的謬論。

五、糖類攝入

這是相對來說,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飲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與葡萄糖,請患者慎食蜂蜜。

參看

關於「口乾渴難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