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肝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兔肝 | 中藥圖典 |
兔肝 Tù Gān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補肝,明目。治肝虛眩暈,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
英文名 | Here liver, Rabbit liver |
始載於 | 《名醫別錄》 |
毒性 |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苦、咸 |
兔肝
(《別錄》)
【來源】為兔科動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肝。
【原形態】
1.東北兔,體形較大,長44-48cm,重1.5-2.5kg。耳較短,向前折不達鼻端。後足略長於前足。尾短。其毛較粗。頭、背部冬毛為淺棕黑色,毛基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後部棕黃色,邊緣白色,耳尖黑色。後背部及臀部有較長的黑毛,隱郵斑點。腹部為純白色秘。四肢為淺棕黃色。屬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2.華南兔,體形較小,體長34-44cm,重1-1.5kg。耳長6.5-8.2cm。尾短,不及後足長之半,長4-5.7cm。被毛短粗且硬。。頭部、背部沙黃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絨毛毛端棕黃色。長形針毛的亞洲部有一顯著的棕色環,毛尖黑色。耳前邊緣毛較長,耳尖和後緣的毛較短。頸部有一黃色區域。下體赭黃或淡黃白色。足、尾背部與背色相似。
3.家兔,個體變異較大。一般頭部、耳較野兔為短,後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種變化,通常以純白色為多,耳尖無黑色。
4.蒙古兔,體形中等,長約45cm,尾長約9cm,體重在2kg以上。耳甚長,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過鼻端。尾連端毛略等於後足長。全身背部為沙黃色,雜有黑色。頭部顏色較深,在鼻部兩側各有一圓形淺色毛圈。眼周圍有白色窄環;耳內側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純白色。臂部為沙灰色。頸下及四肢外側均為淺棕黃色。尾背面中間為黑褐色,兩邊白色,尾腹面為純白色。科毛長而蓬鬆,有細長的白色針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為淡棕色。
5.高原兔,體形較大,毛長而蓬鬆。耳長,向前折顯著超過鼻端。全身背為暗灰色,毛細長面略帶波紋。臂部全為灰色細毛,中央較深而兩側較淺。頭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顏色較深,面頰及眼周色較淡。頸背呈淺灰棕色,頸腹為黃灰色。腹毛純白色。前肢為極淺的棕黃色,後肢外側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區域,尾兩側為白色,並有灰色毛基。
【性味】①《綱目》:"性冷。"
②《醫林纂要》:"甘苦咸,寒。"
【功用主治】補肝,明目。治肝虛眩暈,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①《別錄》:"主目暗。"
②孟詵:"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補勞,治頭旋眼疼。"
④《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或搗研合藥為丸。
【選方】①治肝虛目暗:黃連(去須)一兩半,胡黃連一兩,熟乾地黃(焙)一兩,草決明半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細切兔肝,研爛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次下,食後臨臥。(《聖濟總錄》兔肝丸)
②治肝腎氣虛,風熱上攻,目腫暗: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普濟方》)
③治瘡疹入眼,初覺眼腫痛:黃柏一兩(去皮),蒼朮半兩(米泔水浸一日),石決明一兩(生)。上為細末,煮兔肝搗爛,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泔水送下,食後臨臥時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兔肝丸)
|
關於「兔肝」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