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娛樂養生的方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養生學》 >> 娛樂養生 >> 娛樂養生的方法
中醫養生學

中醫養生學目錄

娛樂養生的方法很多,現謹就琴棋書畫、花木、旅遊、垂釣等內容,簡述如下。

一、琴、棋、書、畫

琴、棋、書、畫,被古人稱為四大雅趣,也是娛樂養生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它將藝術、感情交融在一起,既有強烈的感染力,又有明顯的養生作用。而且,還各具特色。茲分述如下:

(一)琴與音樂

琴是我國一種古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彈弦樂器,因它常與瑟一起演奏,故常琴瑟並稱。琴瑟之音,即指音色優美動聽的樂曲,若從廣義上講,就是指音樂。

音樂,可以欣賞,可以自娛,包括唱歌與演奏樂曲。欣賞音樂可以使人情緒改變,而彈撥或唱歌則不僅可以調節情志怡養心神,還可直接宣洩情緒。

音樂可以表達思想感情,抒發內心情懷,可以引起人的共鳴。《禮記.樂記》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神,積中而英華髮外」。所以,養生的音樂,只能是文明健康、美妙動聽而感人的音樂。消極頹廢的音樂則非養生所宜。《呂氏春秋.孟春紀》:「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日伐性之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養生機理

(1)抒發情感,調節情志:音樂用其特殊的語言形式,滿足了人們宣洩情緒,表達願望的需求,而情感的適當抒發對人的健康十分有利。

音樂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能通過其旋律的起伏和節奏的強弱調節人的情志。《壽世全書》說:「聲音感人之道,其效力速於訓話與身教,……況絲竹能陶冶性情,謳歌能發抒抑鬱,故無論男女,當職業餘之時,或安弦操漫,或鐵板銅琶,或引吭高歌,或曼聲徐度,於身心二者,交有裨益」。音樂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洩,情緒得以抒發,因而令人消愁解悶,心緒安寧,胸襟開闊,樂觀豁達。正如音樂家冼星海所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2)調和血脈,怡養五臟:《樂記》中說:「音樂者,流通血脈,動蕩精神,以和正心也」。音樂通過調節情志,使人歡悅,故而令周身脈道通暢,氣血調達。古人認為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征、羽五音,分別與五臟有不同的調節作用。宮音悠揚諧和,助脾健運,旺盛食慾;商者鏗鏘肅勁,善制躁怒,使人安寧;角音條暢平和,善消憂鬱,助人入眠;征音抑揚詠越,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發人遐思,啟迪心靈。說明音樂確能起到和血脈,諧調五臟功能的作用。

(3)動形健身:音樂不僅可以通過聽賞而令人心情舒暢,氣血和調,演奏不同的樂器或伴隨優美的樂曲而翩翩起舞可使人動形健身。吹、拉、彈、撥各種不同的樂器,可以心、手並用,既舒發情感,也活動肢體,而且,手指的活動還可以健腦益智。在音樂旋律的境界中,舒展身體,輕歌漫舞,使人情動形動,暢情志而動筋骨,從而達到動形健身的目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音樂的活動中樞在大腦皮層右側顳葉。輕鬆、歡快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乙酸膽鹼等活性物質,從而調節血流量和興奮神經細胞,音樂還可以改善人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的功能。

人體有種種周期性生理節律,如心跳,呼吸,胃腸蠕動等,統稱為生物節律。正常的生物節律,都有穩定的周期,各種生物節律之間構成同步的或協調的關係。人體的這些生物節律時刻保持著與大自然的晝夜、年月、季節、溫度、濕度、氣壓、磁場等自然節律的協調關係,處於同步狀態,亦即《內經》中多次強調的「與天地如一」的狀態,這是維持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這種相互關係遭到破壞,人體就會產生不適或疾病。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在快慢變化起伏跌宕之中,可以起到調節人體生物節律的作用,故而對人體健康有益。

2、注意事項

(1)欣賞音樂要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如進餐時,聽輕鬆活潑的樂曲較為適宜,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臨睡前,聽緩慢悠揚的樂曲,有利於入睡;工間休息時,聽歡樂、明快的樂曲,有利於解除疲勞等。

(2)要結合個人的身體情況,選擇曲目:如老年人,體弱者及心臟病患者,宜選擇慢節奏的樂曲;年青人宜選擇強節奏的樂曲等等。

(3)要根據個人愛好選擇曲目:無論民族樂、管弦樂,還是地方戲曲,均以個人喜好為原則,其同樣都能起到調節情志的作用。

(4)要注意情緒的變化:練習、演奏樂曲,要在心閒氣靜之時,方能達到養生健身的目的。情緒波動,憂傷惱怒之時,以暫不彈奏為佳。

(二)弈棋

我國棋類有很多,如圍棋、橡棋、軍棋,雅俗共賞,變化萬千,趣味無窮。弈棋之時,精神專一,意守棋局,雜念皆消,神情有弛有張。古人就有「善弈者長壽」之說,弈棋不僅是緊張激烈的智力競賽,更是有利身心、延年益壽的娛樂活動。

1、養生機理

(1)養性益智:下棋是一種靜中有動、外靜內動的活動,需要凝神靜氣、全神貫注,神凝則心氣平靜,專注則雜念全消。而棋局的變化,可以鍛煉人的應變能力,既是一種休息、消遣,也是一種益智養性的活動。

(2)鍛煉思維:下棋是一種有興趣有意義的腦力活動,棋盤上瞬息萬變的形勢,要求對弈者全力以赴,開動腦筋,以應不測,兩軍對壘,這是智力的角逐,行兵布陣,是思維的較量。經常下棋,能鍛煉思維,保持智力聰慧不衰。

(3)身心舒暢:與棋友會棋,磋商技藝,能增進朋友之間的往來,特別是中老年人,下棋做為一種活動,也可使人精神愉快,有所寄託,使身心舒暢。

2、注意事項

下棋固然是有益的活動,但不掌握適度,以致廢寢忘食,反而有損於健康,故而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飯後不宜立即弈棋:飯後應稍事休息,以便食物消化吸收。若飯後即面對棋局,必然會使大腦緊張,減少消化道的供血,導致消化不良和腸胃病。

(2)不要時間過長:下棋不注意適度,會使下肢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出現下肢麻木、疼痛等症。故應適當活動,不應久坐。

(3)不要情緒波動:過分緊張、激動,對老年人十分有害,往往可誘發中風心絞痛,應以探討技藝為出發點和目的,不爭強好勝,不計較得失,才能心平氣和。

(4)不要挑燈夜戰: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容易疲勞,且不易恢復,若夜間休息減少,身體抵抗力下降,就會容易發生疾病。

(三)書畫

書指書法,畫指繪畫,中國書畫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養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書畫進行養生、治病,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習書作畫,二是書畫欣賞。習書作畫是指自己動手,或練字或作畫,融學習、健身及藝術欣賞於一體。書畫欣賞是指對古今名家的書畫碑帖藝術珍品的欣賞,在藝術美的享受之中,達到養生鍵身的目的。

老老恆言.消遣》中說:「筆墨揮灑,最是樂事」,「法書名畫,古人手跡所有,即古人精神所寄,窗明几淨,展玩一過,……審其佳妙,到心領神會處,盡有默默自得之趣味在」。經常練字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隨著自己在書法上的長進和增高,體力、精力也有很大的增益。

1、養生機理

(1)調血氣,通經脈:習書作畫要有正確的姿勢。頭部端正,兩肩平齊,胸張背直,兩腳平放,這樣才能提全身之力。宋代陸遊有「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之名句。寫字作畫必須集中精力,心正氣和,靈活自若地運用手、腕、肘、臂,從而調動全身的氣和力。這樣,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氣,身體內氣血暢達,五臟和諧,百脈疏通,使體內各部分功能得到調整,使大腦神經興奮和抑製得到平衡,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精力自然旺盛。

(2)靜心寧神:書畫活動可以使心理達到平衡。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認為:「瑩神靜虛,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作畫習書必須用意念控制手中之筆,「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絕慮凝神,志趣高雅,便能以「靜」制「動」。這樣,使人消除緊張變得遇事沉著。

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乃能立志進取,購買書法理論,碑刻字帖,參觀書展、觀摩欣賞,苦練作畫習書之功,才能提高鑒別能力,也才能真正掌握功夫。進取總使人欣慰,一旦有所長進,便會自得其樂,心情愉快。

中國書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書法重在字的間架結構變幻及筆力、氣勢;而中國畫則重在丹青調配,濃淡布局。但其本質都在於追求意、氣、神,講究章法、布局。所調意,指意境;氣指氣勢;神指神態。講意境,即要求靜息凝神,精神專注,雜念全消,一意於構思之中。講氣勢,是要求全神貫注,氣運於筆端,令作品在筆墨揮灑之間一氣呵成。講神態,是指意境、氣勢的集中表現。

習書作畫及觀賞玩味能夠令人增加清趣,陶冶情操,並在練習書畫之時,使身體經常處於內意外力的「氣功狀態」,使人神形統一,並能令人靜思凝神,心氣內斂,這也是排除不良因素干擾的一個重要方面。且習書作畫不僅意在心中,還須力在筆端,這又鍛煉了筋骨,使氣血流通。

總之,書畫之健身養性之理在於增加情趣,身心兼娛,意氣相合,神形統一。

2、注意事項

練習書法或作畫,也十分強調情緒好壞。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字畫作品的效果。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曾說:「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精神愉快,心有所悟,雅興勃發,自然就能在作書畫時盡興發揮自己所長。反之,情緒不舒,即便寫字作畫,往往也未必成優良之作,更談不上於身體有益。要作書畫,就要注意自己的心情,若情緒不良,不必勉強。因而,要注意以下幾點:

(1)勞累之時或病後體虛,不必強打精神,本已氣虛,再耗氣傷身,會加重身體負擔,不易恢復。

(2)大怒、驚恐或心情不舒,不宜立刻寫字作畫,氣機不暢,心情難靜,此時一則不會寫出好字繪出好畫,三則也傷身體。

(3)飯後不宜馬上寫字作畫。飯後伏案,會使食物壅滯胃腸,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4)「功到自然成」,不可操之過急,要持之以恆,堅持經常練習。

二、旅遊

旅遊是娛樂養生的內容之一。歷代養生家多提倡遠足郊遊,而道家、佛家的庵、觀、寺、廟也多建立在環山抱水,風景幽美之處,以得山水之清氣,修身養性。旅遊不僅可以一覽大好河山之壯麗景色,而且還能藉以舒展情懷,心胸開闊,鍛煉身體,增長見識,是一種有益於身心調養的活動。

(一)養生機理

旅遊是一種有益於身心的綜合運動,不僅可以欣賞自然美景,又可鍛練身體,更可以開闊眼界,拓展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壽親養老新書.古今嘉言》說:「余家深山中,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麝犢共偃息於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古人非常推崇遠足郊遊活動,特別是文人墨客,遊山玩水之間,佳句詩作乃生。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在遊覽了西湖之後,寫出了「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優美詩句。

1、領略自然風光,呼吸新鮮空氣 當人們投身於大自然,深山密林,江河湖海,溪泉潭瀑,田園花草,不禁耳目為之一新,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鮮空氣,神情為之一爽。

新鮮空氣主要指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研究表明,負氧離子含量若小於25個/m3,人就會頭痛噁心、暈眩、疲勞;而含量若大於1萬個/m3,人就會因代謝活躍,心情舒暢,精力充沛,食慾增加;若大於10萬個以上/m3,就可用來治療某些疾病。可見,空氣是否清新對人的健康很重要。而陰離子的多少,因環境不同有很大差異。城市街道、尤其繁華地段陰離子很少,但鄉村、山地陰離子則較多,海邊、瀑布等地含量最多。經常能夠去空氣新鮮的地方遊玩,對人的身體會有好處。既可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又能對某些疾病起到良好的康復治療作用。

2、陶冶性情,增長知識 當身處海邊山頂瞭望自然風光時,那廣闊無垠的原野,蒼翠幽深的叢山峻岭、變幻莫測的雲霧,奔騰不息的江河大海,廣闊的天地,使人神清意爽,不良情緒立即化為烏有。詩人、音樂家、書畫家更可以從中找到藝術創造的靈感。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和不同的地理環境,既飽眼福,又廣見聞。所以旅遊不但可以陶冶性情,還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既有修身養性的作用,又能提高文化和鑒賞水平。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如西安的秦兵馬俑、蘇州的怡園、杭州的西湖、山東的孔廟和碑林、敦煌的石窟等等,均能使人在參觀旅遊之時學到許多我國傳統文化知識,若能去國外旅遊,還能知曉許多異國情調的文化。

3、鍛煉體魄 在遠足跋山涉水之中,不僅觀賞了大自然的奇妙風景,領略了美好的環境,同時也活動了身體筋骨關節,鍛煉了旅行者的體魄。使人氣血流通,利關節而養筋骨,暢神志而益五臟。對於年老體弱者,應只求漫步消遣,不必求快求遠,可緩步而行,時輟時行;對體胖者,旅行是減輕過重的體重的好方法。

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認為,運動腳趾也家運動手指一樣,有助於大腦健康,甚至有人認為腳掌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腳趾活動的減少已成了腰痛等系列「文明病」的病因,因此要保持身體健康,就應多遠足郊遊,在遊覽期間病體可為之一輕。

4、獲得精神享受 人類社會的進步,其本身就是一個征服未知的過程。好奇是人的本能,變未知為已知,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開闊眼界,著看整個世界,這對人類的大部分成員永遠是一種嚮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只要條件具備,人們就會欣然踏出自己的生活環境,到大自然中去。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需要有五個基本層次。除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在人群中的地位需要,以及自尊自愛和被人尊敬的需要,還有自我實現或個人發展的需要。現代人在獲得了相當充分的物質享受的基礎上,越來越追求美好的精神享受,旅遊觀光、週遊世界,便可以有效地滿足人們高層次的精神要求。

(二)旅遊健身原則及注意事項

1、要考慮到季節 春季天地氣清,萬物以榮,春芽初萌,自然生髮之氣始生,逢春季應順應自然之生機,踏青便是一項有益活動。夏季天氣炎熱,暑熱之氣難耐,此時若去海濱或森林,則可避暑養氣。若旅遊外出,也應擇時而往,避免太陽直射,尤避長時間在陽光下暴露。傍晚時分,泛舟湖上,觀賞荷花,能使人頓感涼爽。秋高氣爽的季節,是旅遊的最佳時候。無論登山臨水,還是遊覽古迹,均不失為最使人愜意的黃金季節。冬季,雨雪偏多,一般不宜遠遊,但近處踏雪賞梅,觀冰山玉樹,著滿大飛絮,也頗有情趣。

2、要根據人的氣質不同選擇旅遊項目 一般地講,多血質者應去名山大川,直抒胸懷;膽汁質者則游亭台樓榭,靜靜心境;抑鬱質而粘液質則應以觀今古奇觀和起落較大的險景勝地為上,改坐抑鬱多愁之心境,這樣因人而異,更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應提高文化和鑒賞水平:如果文化素養太差,鑒賞水平會受到影響,有時還會直接破壞旅遊興緻。很多古代文化中的奧秘,只有深入其中,才能體會其絕妙。游風景名勝,從某種角度說,是在看一部歷史。鑒賞水平提高了,就能深諳風景名勝的內在美,從而使旅遊獲得最佳的養生效果。

3、要特別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意外。

三、花木、垂釣

(一)花木

自古以來,鮮花以其顏色、馨香、風采和風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鮮花不僅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

1、養生機理 花木不僅在於其形、色美化環境,使人心情舒暢,其香能令人心醉神往,而且種植花木還能促使人不斷學習有關知識,掌握新技術,更可以活動筋骨,豐富生活情趣。調暢情志,活動筋骨,具有神、形兼養之功。

清代養生學家曹慈山,七十五歲以後,仍學而不厭,無書不讀,吟詩作賦,寫字畫畫,奏樂鼓琴,著書立說,栽花植木,興趣十分廣泛。據《嘉善縣誌》載:他在院內累土為山,廣植花木,以奉其母。並把他的養生經驗寫進《養生隨筆》:「院中植花木數十本,不求名種異卉,四時不絕便佳」,「階前大缸貯水,養金魚數尾」,並要求「事事不妨親身之」。

科學家研究證明,每日到園林或綠色地帶活動,可使耐力增加15%,使消除疲勞的時間縮短80%,在綠色的花園裡,皮膚溫度可降低1℃~2℃,脈搏每分鐘可減少4~8次,呼吸慢而均勻,血流減慢,緊張的神經可以鬆弛下來,嗅覺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得到增強。

據研究發現,樹葉可吸收聲波,減低噪音;樹葉的光合作用又可淨化空氣;夏天樹葉還可蒸發水分,既增加空氣濕度,又吸收熱量;綠色還可調節神經的疲勞,保護視網膜,同時還有緩和神經緊張、使人安靜的效能。現代人的生活,無不受噪音灰塵所染,如若能培養養花的愛好,在庭院或陽台種些樹木,養植草坪,盆栽花草,戶外的體力勞動,既可調劑生活、美化環境,又能學到一些科學技術知識,提高藝術文化的素養,增添家庭樂趣。

鮮花不僅以它的顏色令人賞心悅目,更主要的是,在花的香味中,含有一種既能淨化空氣、又能殺菌滅毒的物質——芳香油。當芳香油的氣味和人的鼻腔內的嗅覺細胞接觸時,立即通過嗅覺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沁人心脾」的快感。令人氣順意暢,血脈調和。據研究,不同的花朵,能產生不同質芳香油。如蘿卜花、南瓜花百合花的香味,可治療糖尿病;天竺花香味可鎮靜神經、促進睡眠,並有良好的健腦作用;豆蔻花的香能治胃病;蘇合花香對高血壓冠心病很有療效。另據研究發現,有些花,如文竹仙人掌、秋海棠、天竺葵等還可以分泌出植物殺菌素,使某些細菌致死。還有些花草的氣味具有驅散蒼蠅、蛾子、蚊蟲的作用。

2、養花健身的原則 家庭養花,是一件富有情趣的活動。但也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因室養花:室內養花,應根據居室條件,不可培養太多。如果窗台上擺滿花草,影響陽光照射,使人得不到必要的室內陽光。

(2)注意觀察,隨時羹換:有些花草分泌的香精油會使某些人頭通,或使患有支氣管哮喘的病人發病,會對花粉過敏的人,室內不宜放花,遇有這種情況,應立刻移至戶外或更換別種花卉。還有些花如天竺葵、金盞花、報春花等不可用手去摸,以免患過敏性皮炎濕疹

(二)垂釣

垂釣作為一種戶外活動,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修身養性,有益健康。

1、養生機理

(1)鍛煉身體:釣魚往往要遠足水邊,才能尋到垂釣的好地方。不論是步行,還是騎車前往,這本身就是一種身體鍛煉,行至途中,已想到魚兒上鉤,此番情趣,使人周身輕鬆。

(2)陶冶情趣:垂釣的環境多處於群山環抱、綠林深處或秀水清溪地,這種環境使人擺脫城市的喧鬧及空氣污染,令人安靜,悠然自得。

(3)練意養神:垂釣時身體極度放鬆,這是形松體靜,但另一方面,思想必須集中。若思緒紛雜,即使有魚也難釣到。釣魚時應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眼、腦專注於浮標,形體雖靜,而內氣實動,這種動靜結合,使一小部分神經活動,而大部分腦神經得到充分休息。對提高視覺力和頭腦靈敏性均有好處。

(4)磨鍊意志:釣魚需耐心和細心。穩坐釣魚船的穩字,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釣魚不可性急,不求收穫,但求意境。若一味追求釣到大魚,反而心躁性浮,於健康不利。應將釣魚視為磨鍊意志、克服急躁情緒的手段,培養穩重的性格。

2、垂釣的注意事項

(1)風濕症患者應舍此活動,因近水可使病情加重,身體不適。

(2)注意安全,不要坐在潮濕處,以免染病。

(3)時間適度,要注意時間不可過長,不應太專注於此,更不應未釣到魚而垂頭喪氣,這樣,就破壞了垂釣的良好初衷。最好多人結伴,與野遊、野炊等活動結合,更為有趣。

32 娛樂養生的意義 | 浴身保健 32
關於「中醫養生/娛樂養生的方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