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葵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黃海葵
Huánɡ Hǎi Kuí
別名 海菊花、沙筒、海腚根
功效作用 收斂固澀;祛濕殺蟲。主痔瘡脫肛白帶體癬蟯蟲
英文名 yellow sea anemone
始載於 中國藥用動物志
毒性 有毒
歸經 脾經肝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藥 名】:黃海葵

【拼 音】:HUANGHAIKUI

【來 源】:為海葵科動物黃海葵。

【主要特徵】:黃海葵體呈黃棕色或淡黃色,埋在泥沙內生活,基盤固著在沙中的碎殼上或其它物體上,退潮後,僅口盤及觸手露在泥沙表面,呈葵花狀,顏色與泥沙極為相似。

【功 效】:收斂固澀、殺蟲。

【主 治】:治痔瘡脫肛、帶下、中氣下陷蟯蟲病

性味歸經】:澀苦,寒。肝、脾、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個。外用:適量。

【別 名】:海菊花、沙筒、海腚根(《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本種分布於渤海、黃海及東海。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四季採挖,洗淨,鮮用。

【拉丁名】:黃海葵Anthopleura lanthogrammica(Berkly)。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全體含黃海葵強心 A、B、C(anthopleurin A、B、C)、黃海葵強心肽A分子量約 5500,由49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含3個胱氨酸殘基。黃海葵強心肽 C由47個胺基酸殘基組成。

關於「黃海葵」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