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山牽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黃毛山牽牛
Huánɡ Máo Shān Qiān Niú
別名  
功效作用 解毒消腫;止痛。主癰腫初起;跌打傷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Huánɡ Máo Shān Qiān Niú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樾硬毛山牽牛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unbergia lacei Gamble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硬毛山牽牛 木質藤本。莖和分枝肯黃色剛毛。葉對生;葉片寬卵狀心形,兩面密被淡黃色粗硬毛,邊緣有3-5淺裂。花1-2朵腋生或成下垂的總狀,長達25cm,花大,直徑約7cm,紫藍色,漸變白色;小苞片2,佛焰苞狀。蒴果卵球形,先端急驟收成一長喙,成熟時由喙部開裂,形似老鴉嘴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熱帶低山、平壩林緣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性味】 味甘;辛;性平

【功效與作用】 解毒消腫;止痛。主癰腫初起;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黃毛山牽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