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腳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鷓鴣腳
Zhè Gū Jiǎo
鷓鴣腳
別名  
功效作用 消腫止痛。主中耳炎
英文名 Chinese francolin Claw
始載於 陸川本草
毒性 微毒
歸經 腎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藥材名稱

藥名 鷓鴣腳

英文名 Chinese francolin Claw

拉丁名 Francolinus pintadeanus(Scopoli)  

考證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性味歸經

性味:

①《唐本草》:味甘,溫,無毒。

①《日華子本草》:微毒。

歸經:

《本草求真》:入脾、胃、心。  

功效主治

消腫止痛。治中耳炎

①《唐本草》:主嶺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溫瘴久,欲死不可瘥者,合毛熬,酒漬服之;生搗取汁服最良。

②孟詵:能補五臟,益心力,聰明。

③《醫林纂要》:補中消痰

④《隨息居飲食譜》:利五臟,開胃,益心神。  

藥材基源

為雉科動物鷓鴣的腳爪。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煅研為末,吹耳。  

採收儲藏

宰殺後取下腳爪,烘乾。  

食用忌諱

孟詵:不可與竹筍同食,令人小腹脹。  

鷓鴣介紹

異名 越雉(《禽經》),越鳥(《醫林纂要》)。

拉丁文名 Ungula Francolini

科屬分類 雉科

生態環境

常棲于山地灌叢和草叢中主食穀粒、豆類及其他植物的種子,亦兼吃昆蟲。

資源分布

分布於我國南部各地。

形態

鷓鴣,體長約30cm。嘴短,雄者黑色;雌鳥上嘴角色,下嘴肉黃色。虹膜褐色。額和頭側幾至頸項均棕色,眉紋黑色;頰部白色,下緣有黑紋;頦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滿布橢圓形白斑,羽端綴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也黑,雜以波狀狹,外側尾羽端部純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點;飛羽暗褐,具白色橫斑,最內側飛羽與肩羽同。胸、上腹與上脅均黑色而密綴顯著的眼狀白斑,至下脅則轉為自羽而雜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腳短,橙黃色以至紅褐色。雌鳥黑色較純而沾褐色;白斑與紋均帶桂冠色;下體變為棕白,雜以黑色橫斑。 山鷓鴣腳暗綠色至淺綠色,眉線及喉略白,頭部無黑色。與褐胸山鷓鴣的區別在於黑色橫紋較細,胸部具寬的褐色帶,兩脅無醒目的白色斑紋。有暗鉛色眼周裸皮。虹膜-紅褐;嘴-角質黃;腳-綠色。叫聲:響亮的哨聲包括一連串單音,越叫越快;然後是一連串較平的升降變調;最後是一連串狂亂升變調並突然終止。分布範圍:東南亞。分布狀況:全球性易危種(Collar et al., 1994)。中國地方性留鳥,僅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習性:具本屬特性。棲居於森林、次生林及竹林,高至海拔1000米。

關於「鷓鴣腳」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