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馬棘
Mǎ Jí
馬棘
別名 一味藥、野綠豆、馬料梢、山皂角、野籃枝子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感冒咳嗽扁桃體炎頸淋巴結結核小兒疳積痔瘡;外用治疔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Mǎ Jí

【別名】 一味藥、野綠豆、馬料梢、山皂角、野籃枝子

【來源】 為豆科木籃屬植物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以全株入藥。秋季挖根或采全株,洗淨,切片晒乾或去外皮切片晒乾。也可鮮用。

【原形態】 小灌木或半灌木,高60~90厘米。莖直立,分枝多,被白色丁字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達5.5厘米;葉柄被毛;小葉7~11片,小葉片矩狀倒卵形,長1~2.5厘米,寬0.5~1厘米,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全緣,幼時稍被毛,老時禿淨,小葉柄甚短,小托葉錐狀。夏季開花,葉腋抽出遂式總狀花序,花後較葉為長,可達10厘米,花約40朵,著生緊密,幾無梗;花萼鍾狀,5裂,蝶形花冠紅紫色,長約5毫米,旗瓣大,橢圓狀圓形,被白色短柔毛;二體雄蕊。莢果圓柱形,幼時密生丁字毛,熟後暗紫色,內有腎狀種子數粒。

【生境分布】 生於山腳、路旁、溪邊、灌叢或林緣石隙中。分布於山西、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

【性味】 苦、澀,平。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感冒咳嗽扁桃體炎頸淋巴結結核小兒疳積痔瘡;外用治疔瘡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搽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關於「馬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