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蒲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馬來蒲桃
Mǎ Lái Pú Táo
別名  
功效作用 瀉火解毒。主口舌生瘡鵝口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馬來蒲桃

學名

Syzygium malaccense(L.)Merr. Et Perry  

科屬

桃金娘蒲桃屬  

形態特徵

馬六甲蒲桃,喬木,高15m。嫩枝粗大,圓形,干後灰褐色。葉對生;葉柄長約1cm;葉片革質,狹橢圓形至橢圓形,長16-24cm,寬6-8cm,先端尖銳,基部楔形,上面干後暗綠色,無光澤,下面黃褐色,側脈11-14對,離邊緣3-5mm處相結合成邊脈,另在靠近邊緣1mm處有1條不明顯的邊脈,側脈間相隔1-1.5cm,有明顯網脈。聚傘花序生於無葉的老枝上,花4-9朵簇生,總梗極短;花梗長5-8mm,粗大,有棱;花紅色,長2.5cm;萼管闊倒錐形,萼齒4,近圓形;花瓣分離,圓形;雄蕊長1-1.3cm,完全分離;花柱與雄蕊等長。果實卵圓形或壺形,長約4cm,種子1顆。花期5月。  

配置方式

蒲桃樹冠豐滿濃郁,花葉果均可觀賞,可作庭蔭樹和故堤、防風樹用。  

中草藥

【藥名】馬來蒲桃

【漢語拼音】mm lai pu t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zygium malaccense(L.)Merr. Et Perry[Eugenia malaccense L.]

【功效】瀉火解毒

性味】味苦;性涼

【科屬分類】桃金娘科

【主治】口舌生瘡鵝口瘡

【生態環境】栽培或馴化為半野生。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台灣、雲南。原產馬來群島。

【動植物形態】馬六甲蒲桃,喬木,高15m。嫩枝粗大,圓形,干後灰褐色。葉對生;葉柄長約1cm;葉片革質,狹橢圓形至橢圓形,長16-24cm,寬6-8cm,先端尖銳,基部楔形,上面干後暗綠色,無光澤,下面黃褐色,側脈11-14對,離邊緣3-5mm處相結合成邊脈,另在靠近邊緣1mm處有1條不明顯的邊脈,側脈間相隔1-1.5cm,有明顯網脈。聚傘花序生於無葉的老枝上,花4-9朵簇生,總梗極短;花梗長5-8mm,粗大,有棱;花紅色,長2.5cm;萼管闊倒錐形,萼齒4,近圓形;花瓣分離,圓形;雄蕊長1-1.3cm,完全分離;花柱與雄蕊等長。果實卵圓形或壺形,長約4cm,種子1顆。花期5月。

【功效分類】瀉火解毒藥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馬六甲蒲桃的葉或樹皮。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湯漱口,或研末。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馬來蒲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