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鴉椿皮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野鴉椿皮 | 中藥圖典 |
野鴉椿皮 Yě Yā Chūn Pí |
|
---|---|
別名 | 雞眼睛皮 |
功效作用 | 行氣;利濕;祛風;退翳。主小兒疝氣;風濕骨痛;水痘;目生翳障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拼音名】 Yě Yā Chūn Pí
【別名】 雞眼睛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省沽油科植物野鴉椿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el的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el [Sambucus japonica Thunb.]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剝取莖皮,晒乾。
【原形態】 野鴉椿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8m。莖皮灰褐色,具縱紋。小枝及芽紅紫色,枝葉揉破後發出惡臭氣味。葉對生;小葉柄長1-2mm;小托葉線形,基部較寬,先端尖,有微柔毛;奇數羽狀複葉,長(8-)12-32cm,葉軸淡綠色,小葉5-9,稀3-11,長卵形或橢圓形,稀為圓形,長4-9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鈍圓,邊緣具疏短鋸齒,齒尖有腺體,下面沿脈有白色小柔毛,主脈在上面明顯,在背面突出;側脈8-11,有微柔毛。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花梗長達21cm,花多,較密集,黃白色,徑4-5mm;萼片與花瓣均5,橢圓形,萼片宿成;花盤盤狀,心皮3,分離;雄蕊5,花絲扁平;雌蕊3;子房卵形。蓇葖果,長1-2cm,每一花發育為1-3個,果皮軟革質,紫紅色,有縱脈紋。種子近圓形,假種皮肉質,黑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山谷、河邊的叢林或灌叢中,亦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山西、台灣等地。
【性味】 辛;溫
【功效與作用】 行氣;利濕;祛風;退翳。主小兒疝氣;風濕骨痛;水痘;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野鴉椿皮」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87%8E%E9%B8%A6%E6%A4%BF%E7%9A%AE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野鴉椿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