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野山楂
Yě Shān Zhā
別名 南山楂、小葉山楂、紅果子
功效作用 山楂
英文名 Nippon Hawthorn Fruit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Yě Shān Zhā

【英文名】 Nippon Hawthorn Fruit

【別名】 南山楂小葉山楂紅果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置沸水中略燙後乾燥或直接乾燥。

【原形態】 落葉灌木。枝密生,有細刺,幼枝有柔毛。葉倒卵形,長2~6cm,寬0.8~2.5cm,先端常3裂,基部狹楔形下延至柄,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傘房花序,總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白色。梨果球形或梨形,紅色或黃色,直徑約1~2cm,宿萼較大,反折。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於向陽山坡或山地灌木叢中,主產江蘇、浙江、雲南、四川。

【性狀】 果實較小,類球形,直徑0.8~1.4cm,有的壓成餅狀。表面棕色至棕紅色,並有細密皺紋,頂端凹陷,有花萼殘跡,基部有果梗或已脫落。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

化學成份】 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山楂酸( crataegolic acid)、齊菊果酸、槲皮素金絲桃甙(hyperin)、表兒茶精(epicatechin)等。

【性味】 同山楂。

【功效與作用】 同山楂。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野山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