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疙瘩
|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蛇疙瘩 | 中藥圖典 |
| 蛇疙瘩 | |
|---|---|
| 別名 | 紅姜、野黃姜、岩陀、毛頭寒、半邊傘、紫薑、大紅袍、岩七、紅升麻[雲南] |
| 功效作用 | 消炎止痢,調經止痛,止血。用於腸炎,菌痢,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疼痛,骨折,跌打瘀血腫痛。 |
| 英文名 | |
| 始載於 | |
| 毒性 | |
| 歸經 | |
| 藥性 | 平 |
| 藥味 | 甘、苦、澀 |
【別名】 紅姜、野黃姜、岩陀、毛頭寒、半邊傘、紫薑、大紅袍、岩七、紅升麻[雲南]
【來源】 虎耳草科鬼燈檠屬植物羽葉鬼燈檠Rodgersia pinnata Franch.,以根狀莖入藥。夏秋採集,晒乾。
【性味】 苦、微甘、澀,平。
【功效與作用】 消炎止痢,調經止痛,止血。用於腸炎,菌痢,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疼痛,骨折,跌打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服,或研末,每服1錢,酒吞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
||||||||||||||||||||||||||||
出自A+醫學百科 「蛇疙瘩」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9B%87%E7%96%99%E7%98%A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 關於「蛇疙瘩」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 添加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