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肉海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蜆肉海棠
Xiǎn Ròu Hǎi Tánɡ
別名 蜆肉秋海棠
功效作用 清涼散毒。鮮花、葉搗爛敷治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梧州草藥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

【拼音名】 Xiǎn Ròu Hǎi Tánɡ

【別名】 蜆肉秋海棠

【來源】 為秋海棠科四季海棠花、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 禿淨、肉質草本,高15~45厘米。根纖維狀。莖直立,肉質,無毛,基部多分枝,綠色或淡紅色。葉稍肉質,卵形或寬卵形,長5~8厘米,寬3.5~7.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稍心形略偏斜,邊緣有鋸齒和睫毛,兩面光亮,綠色,但主脈通常微紅。花淡紅或帶白色,數朵聚生於腋生的總花梗上;雄花較大,直徑約1~2厘米,花被片4;雌花稍小,花被片5。蒴果綠色,有紅色的翅。花期4月至年底。

【生境分布】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 干葉含草酸4.8毫克當量/克,痕量的延胡索酸琥珀酸蘋果酸等。

【功效與作用】 清涼散毒。鮮花、葉搗爛敷治瘡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蜆肉海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