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秋海棠 | 中藥圖典 |
秋海棠 Qiū Hǎi Tánɡ |
|
---|---|
別名 | 岩丸子 |
功效作用 | 涼血止血,散瘀,調經。用於吐血,衄血,咳血,崩漏,白帶,月經不調,痢疾;外用治跌打損傷。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拾遺》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酸、澀 |
《全國中草藥彙編》:秋海棠
【拼音名】 Qiū Hǎi Tánɡ
【別名】 岩丸子
【來源】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以塊莖和果入藥。夏秋采塊莖;初冬采果,晒乾或鮮用。
【性味】 酸、澀,涼。
【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散瘀,調經。用於吐血,衄血,咳血,崩漏,白帶,月經不調,痢疾;外用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秋海棠
【出處】 《綱目拾遺》
【拼音名】 Qiū Hǎi Tánɡ
【來源】 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花朵。
【原形態】 秋海棠,又名:八月春、斷腸花(《群芳譜》),相思草(《漳州府志》),斷腸草(《大觀錄》)。
多年生草本,地下具塊莖。莖直立,光滑,高約60厘米。葉斜卵形,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基部斜心臟形,上面具細刺毛,下面和葉柄帶紫紅色,葉腋間生有小珠芽,落地生新苗。花粉紅色,雌雄同株;雄花花被4,外2片形圓而大,雄蕊多數,花絲成一總柄,藥黃色;雌花花被5或較少,在內者較小,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頭扭曲狀。蒴果具不等大3翅,胞背裂開。花期8~9月。
【生境分布】 多栽培於庭園。全國各地有分布。
【化學成份】 全草含草酸。
【性味】 《藥性考》:"味酸,性寒,無毒。"
【功效與作用】 《百草鏡》:"擦癬殺蟲。"
【摘錄】 《中藥大辭典》
|
出自A+醫學百科 「秋海棠」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A7%8B%E6%B5%B7%E6%A3%A0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秋海棠」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