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荊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藏荊芥
Cánɡ Jīnɡ Jiè
藏荊芥
別名  
功效作用 息風止痙;消腫止痛。主癲癇抽搐創傷腫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藏荊芥

種中文名:藏荊芥

種拉丁名:Nepeta angustifolia C. Y. Wu

種別名 :殺丟那博(西藏藏語)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荊芥

屬拉丁名:Nepeta

國內分布:產西藏(江孜、拉薩);』生於山坡草地,海拔4200—45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江孜。

海 拔:4200-5000

命名來源:[Fl. Reip. Pop. Sin. 65(2): 588.pl.57. 1977]

中國植物志:65(2):296

英文植物志:17:115

組中文名:藏荊芥組

組拉丁名:Sect.Tibetinepeta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60厘米,多分枝,莖及分枝均能育,鈍四棱形,具細條紋,被向下而近於捲曲的微柔毛。葉無柄,莖葉線狀披針形,長4-2厘米,寬0.7—0.8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近全緣,或疏生1—3對鋸齒,兩面均具微柔毛及腺點,側脈約4對,上面不顯,下面微隆起;苞葉與莖葉同形,略近於鑽形,向上漸小,短於輪傘花序,全緣。輪傘花序腋生,1—5花,具長2-7毫米的總梗;苞片線形,長5-10毫米,寬約1毫米,兩面被微柔毛,花梗短,長在2毫米以下,被微柔毛。花萼管狀,二唇形,連齒在內長1.5厘米,萼筒長8毫米,內彎,外面被微柔毛,內面無毛,脈15,明顯,後3齒三角形,先端具刺尖,前2齒下彎,披針狀三角形,具硬刺尖。花冠藍色或紫色,長2.5-3厘米,外面被疏柔毛,內面無毛,冠筒長2-2.5厘米,自萼筒內驟然腹狀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長約3毫米,寬約8毫米,先端2裂,裂片達中部,邊緣波狀,下唇反卷,長約5毫米,寬約13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先端凹陷,邊緣膜質,波狀,基部上面有三角形墊狀增厚部分,側裂片卵形,邊緣波狀。雄蕊4,前對較短,內藏,後對較長,與上唇片等長或微露出,花絲扁平,無毛,先端有極突出的附屬器,花藥2室,水平叉開。小堅果長圓狀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圓,具成叢柔毛。花期7—9月。

用 途:西藏民間用花、葉入藥,治抽風症。

產地分布:產西藏(江孜、拉薩);』生於山坡草地,海拔4200—45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江孜。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藏荊芥的地上部分。

關於「藏荊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