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蒲葵根
Pú Kuí Gēn
別名  
功效作用 止痛;平喘。主疼痛;哮喘
英文名  
始載於 南方草木狀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蒲葵之名始見於《南方草木狀》。《綱目》載:「上古以羽為扇,故字從羽。後人以竹及紙為箑,故字從竹……東人多以蒲為之,嶺南以蒲葵為之。」據上所述,其原植物即為今之蒲葵,或稱葵扇。

【拼音名】 Pú Kuí 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蒲葵之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Latania chinensis Jacq.]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挖,洗淨,晒乾。

【原形態】 蒲葵,喬木,高達20m。葉闊腎狀扇形,直徑達lm以上,掌狀深裂至中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闊4-4.5cm,先端長漸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長達50cm;葉柄長達2m,下部兩側有逆刺。花序呈圓錐狀,粗壯,長約lm,總梗上有6-7個佛焰苞,約6個分枝花序,長達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個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長10-20cm。花小,兩性,黃綠色,長約2mm;萼片3,覆瓦狀排列;花冠約2倍長於花萼,3裂幾達基部;雄蕊6,花絲合生成一環並貼生於花冠基部;子房由3個近分離的心皮組成,3室。核果橢圓形,狀如橄欖,長1.8-2.2cm,徑1-1.2cm,黑褐色。種子橢圓形,長1.5cm,直徑0.9cm。花期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栽於庭園或宅旁,本種在廣東新會縣栽培較多。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南部。

【栽培】 1.生物學特性:喜高溫、高濕氣候,能耐0℃左右低溫。喜光但能耐-定的蔭蔽。宜選擇水分充足、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平地或坡地栽培。

2.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採收果實,浸水,去果皮,洗淨陰乾待播。秋冬季或春季播種,播前用沙床層積催芽,待果核發芽後,於苗床上點播或撒播。待幼苗長出2片真葉後,按行株距27cm×20cm分床。育苗2年後,按行株距2m ×1.5m開穴定植。

3.定植後每年鬆土、除草、培根2-3次,並可用各種物料覆蓋地面,以利保濕和抑制雜草生長。每年施肥l-2次,以施氮肥為主。

4.病蟲害防治:綠刺蛾和燈蛾,為害葉芽和嫩葉,可用 9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

【性味】 味甘;苦;澀;性涼

【功效與作用】 止痛;平喘。主疼痛;哮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製成片劑、注射劑使用。

【附方】 其葉深裂,開片扁長似蒲,其葉大,葵之言大也,合之而得蒲葵之名。

【各家論述】 1.《南方草木狀》:「蒲葵似栟櫚而柔薄。可為扇笠,出龍川。」2.《西溪叢語》:「李商隱詩云:何人書破蒲葵扇,記看南塘移樹時。蒲葵,棕櫚也。晉陽秋,謝太傅鄉人有罷中宿縣詣安。安問歸資,答曰:唯有五萬蒲葵扇。安乃取其中者執之,其價數倍。又王羲之見老姥持六角扇買之。因書其扇各五字。老姥初有難色,羲之謂曰:但云右軍書,以求百金。姥從之,競買之。乃二事誤用也。」(引自《群芳譜》)3.《清稗類鈔》:「蒲葵為常綠喬木,葉作掌狀分裂,酷類棕櫚,惟蒲葵裂片顏尖,其基部連接不分,棕櫚則否,以此為別。其材為用至廣,葉可制扇,名葵扇,俗稱芭蕉扇,行銷極廣。」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蒲葵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