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燈蛾
Dēnɡ é
燈蛾
別名 飛蛾、火花、慕光、撲燈蛾
功效作用 解毒斂瘡。主痔瘺
英文名 grain moth, tigermoth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歸經 肺經
藥性
藥味

燈蛾

Arctiidae;tiger moths

鱗翅目燈蛾科的通稱。全世界有4000餘種,多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一般小至中型 ,少數大型。體色較鮮艷,通常具紅色或黃色斑紋 ,有些種類為白底黑紋 ,形如虎斑。成蟲休息時將翅摺疊成屋脊狀,多在夜間活動,趨光性較強,如遇干擾,能分泌黃色腐蝕性刺鼻的臭油汁,有些種類甚至能發出爆裂聲以驅避敵害。幼蟲具長而密的毛簇,體色常為黑色或褐色 。腹足 5 對 , 除苔蛾幼蟲多以地衣苔蘚為食外,絕大多數燈蛾幼蟲為多食性。比較重要的燈蛾有為害玉米、 穀子、高粱棉花等的紅緣燈蛾、塵污燈蛾 ;為害桑、茶、柑橘等的人紋污燈蛾(圖)、黑條灰燈蛾、八點灰燈蛾;為害森林的花布燈蛾、褐點粉燈蛾;為害綠肥作物的紋散燈蛾等。美國白蛾是重要的植物檢疫對象。

亦譯虎斑蛾、燈蛾毛蟲。鱗翅目(Lepidoptera)燈蛾科(Arctiidae)夜間活動的蛾的統稱,3,500多種。許多種的幼蟲多毛,俗稱毛毛蟲。多數成蟲體粗壯,翅色白、橙或綠。靜止時翅膀摺疊在身體上呈頂蓋狀。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為害甚烈。這些幼蟲吐絲在葉上築網,有時覆蓋著大片絲質層。在地上作繭化蛹,繭絲質常混有幼蟲毛絲。

燈蛾(Apantesis virgo)

具帶燈蛾(Isia isabella)是一種典型的燈蛾,在春季出現,翅展37∼50公釐(1.5∼2吋)。翅黃色,翅及腹部黑斑。幼蟲通稱條紋毛毛蟲,中段褐色,兩端黑色。迷信的說法認為,幼蟲尾端的黑色部分越長,來冬天氣越壞,黑色部分較短則天氣較溫和。

有些燈蛾具鮮豔的警戒色,表示其味不佳,使捕食者卻步。有時也把苔蛾亞科(Lithosiinae)的苔蛾列入燈蛾科。

藥名

燈蛾

別名

飛蛾、火花、慕光、撲燈蛾

漢語拼音

deng e

英文名

grain moth, tigermoth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Arctia caja Linnaeus.

歸經

肺經

功效

解毒斂瘡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科屬分類

燈蛾科

拉丁文名

Artiae caja

主治

痔瘺

生態環境

成蟲有趨光性。

採收和儲藏

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文火培干,研末。

資源分布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動植物形態

燈蛾,體肥大,茶褐色,長約3cm,展翅寬約8cm。頭小,兩側有複眼1對;口吻發達,下唇須長。觸角1對,羽狀。胸節連合,有紅色部。翅2對,膜質,被有鱗片;茶褐色,前翅具黃白色網狀紋,後翅有黑紋數條。足3對。腹部肥大,橙黃色。幼蟲長圓形,黑色,有灰黃或赤褐色毛。

功效分類

祛風藥;收澀藥

性味

咸;溫

藥材基源

為燈蛾科動物燈蛾的成蟲。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

出處

《中華本草》

關於「燈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