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桃殼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蒲桃殼 | 中藥圖典 |
蒲桃殼 Pú Táo Ké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暖胃健脾;溫肺止咳;破血消腫。主胃寒呃逆;脾虛泄瀉;久痢;肺虛寒嗽;疽瘤 |
英文名 | Peel of Roseapple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拾遺》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肺經、脾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酸、甘 |
【植物形態】蒲桃(《羅浮志》),又名:檐木、香果、風鼓、水葡桃。
常綠喬木,高達10米。樹冠球形,樹皮平滑,淡褐色。單葉對生,具短柄,革質而亮,葉矩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尖,全緣,側脈下面明顯,至近邊緣處匯合而成一邊脈。傘房花序頂生,花綠白色,徑4~5厘米;萼倒圓錐形,裂片4;花瓣4,匙形;雄蕊多數,突出於花瓣之外;花柱與花絲網長。果實圓球形或卵形,直徑2.5~4厘米,淡綠色或淡黃色,有宿萼,果中空,內有種子1~2顆。花期4~5月。果期6月。
喜生於近水較濕潤處。雲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蒲桃種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切成四片,去核,晒乾。
【藥材】乾燥果皮為不規則捲縮瓤狀塊片,長約2.5~4厘米,寬約1.5~2厘米。外表紅棕色或棕褐色,暗淡無光澤,皺縮,並有細微皺紋;較為幼小的果實,外表具明顯的圓點狀皮孔。內表面淺黃棕色。果皮厚約1毫米,頂端帶有宿萼,中心有細長的乾枯花柱,長約0.5~1厘米。質脆易碎,遇潮稍韌。氣微,味淡。以肉厚、色黃、乾燥者為佳。
產雲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化學成分】樹皮含鞣質、生物鹼。根皮含蒲桃鹼及油樹脂、生物鹼等。
【藥理作用】樹皮及根的煎劑有收斂作用,可用於痢疾。
【性味】《本草再新》:"味甘酸,性熱,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用主治】①《綱目拾遺》:"止呃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浸酒
|
出自A+醫學百科 「蒲桃殼」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92%B2%E6%A1%83%E5%A3%B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蒲桃殼」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