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米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葛仙米 | 中藥圖典 |
葛仙米 Gě Xiān Mǐ |
|
---|---|
別名 | 地軟、地木耳、地耳、地踏菇、鼻涕肉、天仙菜、天仙米、地踏菜、地衣、地皮菜、地撿皮 |
功效作用 | 清熱明目。治目赤紅腫,夜盲症,燙傷。 |
英文名 | nostoc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拾遺》 |
毒性 |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淡 |
【簡介】藻類藍藻綱念珠藻科念珠藻屬植物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uch.,以全植物入藥。夏秋雨後採收,洗淨,去雜質,鮮用或晒乾。可食。
【性味與歸經】淡,寒。【功能與主治】清熱,收斂,益氣,明目。用於夜盲症,脫肛;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與用量】1~2兩;外用適量,研粉調敷患處。
功效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綠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綠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隨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
葛仙米營養豐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礦物質成份。
食用時乾鮮宜烹,糖鹽可調,蒸、炒、湯不拘,其味鮮美。《本草綱目》贊葛仙米為「肥絕佳食」。
此外,葛仙米還有藥用保健功能,據《全國中草藥彙編》介紹,葛仙米「性寒、味淡,可以消熱、收斂、益氣、明目,主治夜盲症、脫肛;外用可治燒傷、燙傷及護膚美容等。」
產地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產區,這裡適宜葛仙米生長的水田、池沼達670餘公頃,因葛仙米生長對其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陽光、經緯度、海拔等)要求極高,當今世界上僅非洲有極少量發現。葛仙米不愧是世界上真正罕見的神品。
|
出自A+醫學百科 「葛仙米」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91%9B%E4%BB%99%E7%B1%B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葛仙米」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