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苦茶葉
Kǔ Chá Yè
別名 小白蠟、苦味散、苦丁茶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治火眼口疳,齒匿,乳癰,腫毒,湯火傷
英文名  
始載於 貴州民間方藥集
毒性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苦茶葉的功效介紹】:

苦茶葉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小白蠟、苦味散、苦丁茶(《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日本毛女貞的葉。

【植物形態】日本毛女貞常綠灌木,高約2米枝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數白色皮孔,小枝密被短柔毛。

葉對生,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革質,上面有光澤,下面主詠突出;葉柄長3~12毫米。

花序為三角狀圓錐形,長5~12厘米;花小,白色,有短梗;萼鐘形,先端有4淺齒;花冠4裂,裂片較冠簡稍短;雄蕊2,花藥長橢圓形;雌蕊1,柱頭棒狀。

漿果狀核果,長橢圓形,稍彎,熱時紫黑色。

生於山野。

【採集】全年可采。

【藥理作用】日本毛女貞葉的醇提取物,能提高離體蛙心的收縮幅度,靜脈注射於貓,也可看到心收縮的增強(在位心臟的直接描記)。

樹脂樣物質的醇溶液或葉的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壓,對離體兔耳血管呈收縮作用。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苦微甘。

【功用主治-苦茶葉的功效】清熱解毒

治火眼,口疳,齒匿,乳癰,腫毒,湯火傷。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清涼解熱,利尿。

②《貴州民間藥物》:清火解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熬膏。

外用:煎水洗、研末調敷或熬膏塗。

【選方】①治火眼初起:苦茶葉五、六斤,熬濃汁過濾,再繼續熬成膏,攤紙上,做成膏藥,外貼兩眼,每晚一次,貼三、四次。

又治一切無名腫毒,濕瘡爛瘍,膏布攤外貼。

又治小兒口中發熱腐爛,膏調溫開水,日服三次,並治腹中熱痛。

②治熱牙匿:苦茶葉搗爛後,放牙縫中。

③治乳癰已潰爛,流黃水者:苦茶葉、糯葉各一兩,晒乾研末,另用苦茶葉煎水洗,又用此藥水調藥末,外敷患處,但須留頭,一日換。

④治湯火傷已化膿:苦茶葉焙乾為末,先以苦茶葉煎水先淨傷處,再上此藥。

(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關於「苦茶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