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苦芥
Kǔ Jiè
別名 青菜、苦菜、紫苦菜
功效作用 清熱涼血利尿消積。主高熱小便不利;積滯內停;脹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胃經脾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藥名

苦芥

別名

青菜、苦菜、紫苦菜。

漢語拼音

ku ji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Brassica integrifolia(West.)O.E.Schulz[Sinapis integrifolia West.]

歸經

脾;胃;膀胱

中藥化學成分

嫩莖、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又含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

功效

清熱涼血;利尿消積

科屬分類

十字花科

主治

高熱小便不利;積滯內停;脘腹脹痛

生態環境

喜生長於排水良好,肥沃疏鬆及向陽的土地。

採收和儲藏

葉秋季採收,種子5-6月采,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

台灣、湖南、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本種是雲南傣族常用藥。

用藥禁忌

《滇南本草》:"不可多服。"

動植物形態

苦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主根粗壯,圓錐形,有多數鬚根。莖直立,多分枝,無毛或基部有細剛毛。基生葉多數,葉片寬倒卵形,長35-60cm,寬18-25cm,先端圓形,基部楔形而漸狹成柄,邊緣有大小不等的牙齒和重鋸齒,中脈扁平而寬;葉柄肉質肥厚,有小裂片;莖中部葉長圓形或倒寬披針形,無柄;莖上部葉寬線形,無柄或具短柄,葉片均具粉霜。總狀花序頂生,具花多數;要片4,邊緣膜質,外側2枚基部略呈囊狀;花瓣4,鮮黃色,倒卵形,具脈紋,長8-10mm,基部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7-7.5mm,短雄蕊長6-6.5mm;雌蕊1,子房圓柱形,柱頭頭狀。長角果圓柱形,長3-4cm,先端具喙。種子球形。花期3-4月,果期5-6月。

功效分類

清熱涼血藥;利尿消積藥

性味

苦;寒

藥材基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的基生葉和種子。

用法用量

內服:葉,煮食或搗汁飲;種子,煎湯3-10g。

出處

《中華本草》

關於「苦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