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茉莉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臭茉莉葉 | 中藥圖典 |
臭茉莉葉 Chòu Mò Lì Yè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解毒;降壓。主癰腫瘡毒;疥癩;濕疹瘙癢;高血壓病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平 |
藥味 | 苦 |
【拼音名】 Chòu Mò Lì Y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lerodendrumphilippinumSchauer2.C.philippinumSchauervar.simplexMoldenke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1.重瓣臭茉莉 落葉灌木,高50-120cm。小枝近四棱形或近圓形,幼時被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3-17cm,被短柔毛或近絨毛;葉片寬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心形,長10-22cm,寬8-21cm,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截形或寬楔形,邊緣疏生粗齒,表面密被伏生剛毛,背央密被柔毛;基部三出脈,在脈腋有數個盤狀體。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排列緊密,花梗被絨毛;苞片披針形,長1.5-3cm,被短柔毛及少數疣狀腺體;花萼鍾狀,長1.5-1.7cm,5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7-10mm;花冠紅色、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長2.5-4cm,花冠管裂片卵圓形;雄蕊常變成花瓣而形成重瓣。果近球形,直徑6-8mm。
2.自茉莉 植株被較密的毛。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心形。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較密集,花及苞片均較多,花較大,單瓣;花萼長1.5-2.5cm,5裂,裂片披針形,長1-1.6;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冠管長2-3cm,裂片橢圓形,長約1cm。核果近球形,成熟時藍黑色,直徑8-10mm,萼縮存,結果時增大而包於果外。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溪旁或林下,多栽倍供觀賞。
2.生於海拔650-1500m的林中溪邊。
資源分布:1.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2.分布於廣西、貴雲南等地。
【性味】 苦;平
【功效與作用】 解毒;降壓。主癰腫瘡毒;疥癩;濕疹瘙癢;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臭茉莉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