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胭脂花
Yān Zhi Huā
胭脂花
別名  
功效作用 祛風定癇;止痛。主癲痛;頭痛
英文名  
始載於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材.版本一

【藥 名】:胭脂花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報春花科植物胭脂花的全草。

【功 效】:祛風、止痛。

【主 治】:治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筋骨疼痛癲癇頭痛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

【別 名】:段報春(《內蒙古植物志》)、套日格一哈布日西樂一其其格(蒙古族語)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內蒙古、河北、吉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

【拉丁名】:胭脂花 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特徵 葉基生,蓮座形;葉形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基部漸狹下延成柄。花莛粗壯,直立,高25— 50cm。有1—3輪傘形花序,每輪有花4-16朵。花冠暗紅色,筒長約1.5cm,裂片長圓形,全緣,通常反折。花期6月。  

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拼音名】Yān Zhi Hu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胭脂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

採收和儲藏:5~6月採收,晒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無粉。根莖短,具多數長根。葉基生;葉柄具膜質寬翅,通常甚短,有時與葉片近等長;葉倒卵次橢圓形、狹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連柄長6-25cm,寬2-4c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下延成柄,邊緣具細鋸齒,稀近全緣,中肋稍寬,側脈纖細,不明顯。花葶粗壯,高20-70cm;具傘形花序1-3輪,每輪有花6-20朵;苞片披外形,長3-7mm,先端漸尖,基部相互連合;花梗長1-4cm,無毛,通常下彎;花萼狹鍾狀,長6-10mm,分裂達全長的1/3,裂片三角形,邊緣具腺狀小緣毛;花冠暗紅色,冠筒管狀,裂片長圓形,全緣,通常反折貼於冠筒上;長花柱花:冠筒長11-13mm,雄蕊著生於冠筒中下部,距基部4-5mm,花柱長近達冠筒口;短花桂花:冠筒長4-19mm,雄蕊著生於冠筒上部,花藥先端距筒口約2mm,花柱長3-4mm。蒴果圓柱形,伸出萼外,直徑4-6mm。種子黑褐色,具網紋。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亞高山草甸上或山地林下、林綠及潮濕腐殖質豐富的地方。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須狀根多而粗壯,表面黃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淡黃色。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矩圓狀倒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連柄可長達25cm,寬約4cm,先端純圓,基部下延漸狹成柄,邊緣具細牙齒,葉面黃綠色;質脆,易碎。花葶長短不一,黃棕色、暗紅紫色或紫色;有時可見傘形花序,1-3輪;花紫紅色。氣微,味淡。

【性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定癇;止痛。主癲痛;頭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止痛、祛風功能。用於癲癇頭痛。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胭脂花

胭脂花

胭脂花,學名紫茉莉,屬紫茉莉料。因花朵紫紅,香如茉莉,因而得名。又因為其花傍晚開放,馨香宜人, 在北方一些地方,也被稱為「夜來香」。 胭脂花不僅幽香,其種子和葉尚有美容清熱和解毒的功效。種子成熟時,外觀黑色如球形,內呈白色。美容時可採取成熟種子若干,研成粉末,去皮後取粉搽臉,可除面斑等,使面部光潔、白皙,收美容之功效。 另外,手面上生有水泡瘡時,亦可取粉加水調勻抹於患處,收除濕解毒之功效。當皮膚創傷或行癰瘡時,摘取胭脂花鮮葉數片,搗爛敷於創處患處即可。該花為多年生草花,也可作一年生栽培,春夏之際播種,兩月左右即可放花。且一旦播種,年年花開不絕。花期在6月至9月間;但由於廣州地區氣候溫暖,花期常延長,為5月至10月。花色以紫紅最為常見,還有黃、白等色。胭脂花生長健壯,極易成活。而且有抗二氧化硫的特性,因此無論居民陽台或工礦污染區均可栽植。家庭養殖時,若能不時以洗肉魚水、淘米水澆之,則花開更旺,花色愈艷。胭脂花花朵嬌艷,清香宜人,兼可妙用於人,誠為佳卉也。

關於「胭脂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