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水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耳水莧
ěr Shuǐ Xiàn
耳水莧
別名 水旱蓮、金桃仔、大仙桃草
功效作用 健脾利濕;行氣散瘀。主脾虛厭食胸膈滿悶;急慢性膀胱炎婦女帶下跌打瘀腫作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脾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藥名】耳水莧【別名】金桃仔、大仙桃草

【漢語拼音】er shui xia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mannia arenaria H.B.K[A. auriculata Willd. A. auriculata Willd.var. arenaria Koehne]

【歸經】歸脾;膀胱

性味】味甘;淡;性平

【科屬分類】千屈菜科  

形態特徵

【生態環境】喜生於水稻田中及潮濕的地方,不常見種。

草本,直立,無毛,高15-60cm。莖少分枝,上部通常4棱或略具狹翅。葉對生,無柄;葉片膜質,狹針形或長國1.5-7.5cm,寬3-15mm,先端漸尖或稍急尖,基部擴大,多少呈心狀耳形,半抱莖;中脈在葉上面平坦,在下面稍凸起,側脈不明顯。聚傘花序腋生,通常有花3朵,多可到15朵;總花梗長約5mm,花梗極短,長約1-2mm;苞片2枚,線形,長1。5mm小苞片鱗片狀;萼筒鐘形,長1.5-2mm,最初基部狹,結實時的半球形,略有明顯棱4-8,裂齒4,闊三角形;花瓣4,紫色或白色,近圓形,早落,有時無花瓣;雄蕊4-8,約一半凸出萼裂片之上;子房球形,長約1mm,花柱與子房等長或更長。蒴果扁球形,成熟時約1/3凸出於萼之外,紫紅色,直徑2-3.5mm,成不規則周裂。種子小,半橢圓形,扁壓。花期8-12月。  

分布和採收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切碎,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灑北、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河南、湖北、雲南等地。  

功效

【功效】健脾利濕;行氣散瘀

【功效分類】健脾利濕藥;行氣散瘀藥

【主治】脾虛厭食胸膈滿悶;急慢性膀胱炎婦女帶下跌打瘀腫作痛

【藥材基源】為千屈菜科植物耳基水的全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24g,鮮品可用至30g;或泡酒。

【用藥禁忌】孕婦禁服。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耳水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