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釘耙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紅釘耙藤
Hónɡ Dìnɡ Pá Ténɡ
別名 山木通、山木通藤、小木通、石通、連架拐
功效作用 清熱利水祛風濕,通經下乳。。主主治濕熱淋證風濕痹痛,產婦乳汁不通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Shortplume Clematis
始載於 貴州民間藥物
毒性  
歸經 肝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紅釘耙藤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Hónɡ Dìnɡ Pá Ténɡ

【別名】 山木通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短尾鐵線蓮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 落葉攀援藤本。莖有縱棱,疏被毛。葉對生,2回出複葉,羽葉3~7枚;小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7厘米,先端尖或急尖,基部圓形,邊緣疏被粗鋸齒,兩面均疏被淡黃色毛,無托葉小托葉。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有細長的花梗;花白色,徑1.5~2厘米;萼片4,倒卵狀長圓形,兩面均有短絹狀柔毛;無花瓣;雄蕊多數,花絲叉分;心皮多數。瘦果有毛,有羽狀短花柱

【生境分布】 生於小樹林中或荒坡。分布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性涼,味苦。

【功效與作用】 除濕熱,利小便

【附方】 治小便不利:山木通藤五錢,小泡通四錢,車前草三錢。煎水服,早晚各一次。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紅釘耙藤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Hónɡ Dìnɡ Pá Ténɡ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Shortplume Clematis

【別名】 山木通藤、山木通、小木通石通、連架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短尾鐵線蓮的藤莖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brevicaudata DC.

採收和儲藏:莖全年可采。根夏、秋採挖,除去泥土及鬚根,晒乾。

【原形態】 短尾鐵線蓮,藤本。枝條有棱,褐紫色,疏生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4.5cm,有柔毛;一至二回羽狀複葉,或二回出複葉;小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卵形,長1.5-6cm,寬0.7-3.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都圓形、截形或淺心形,邊緣疏生粗鋸齒或牙齒,有時3裂,兩面近無毛。圓錐狀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兩性;花梗長l-1.5cm,有短柔毛;萼片土,開展,直徑1.5-2cm,白色,狹倒卵形,長約8mm,兩面均有短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無毛,花絲長4-5mm,花藥長2-2.5mm,心皮多數,被柔毛。瘦果卵形,長約3mm,密生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長1.5-3cm。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60-3200m的山地灌木叢中或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東部、江蘇、浙江、河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

【性狀】 性狀鑒別 莖藤長達數米,纏繞或切成段,細長圓柱形,直徑2-5mm,表面綠褐色或褐紫色,具縱棱,嫩藤可見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有的具葉,葉對生,葉柄較長,可達4cm,二回出複葉,完整的小葉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疏生粗鋸齒,有時3裂,枯綠色。氣微,味微苦、澀。

化學成份】 花、葉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pferol)等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肝、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水祛風濕,通經下乳。。主主治濕熱淋證風濕痹痛,產婦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

【注意】 孕婦禁服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紅釘耙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