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吊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石吊蘭
Shí Diào Lán
別名 石豇豆、岩澤蘭、趕山艽、石三七[江西]、黑烏骨、石澤蘭、大姜豆、小澤蘭、岩豇豆、岩茶、岩石蘭、巴岩草、肺紅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接骨生、山澤蘭、千錘打、產後茶、岩石茶、石三七、石虎、岩參、石楊梅、岩頭三七、岩條子、竹勿刺、員蘭、地楷杷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化痰止咳;祛瘀通經。主風濕痹痛;咳喘痰多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
英文名 Few-flower Lysionotus ,Fewflower Lysionotus Herb, Herb of Fewflower Lysionotus
始載於 植物名實圖考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別名】黑烏骨、石豇豆、石澤蘭、小澤蘭、岩豇豆、岩石茶、岩澤蘭、岩石蘭、巴岩草、肺紅草、瓜子草、石花、產後茶、山澤蘭、石三七、石虎、岩參、石豇豆、石楊梅、岩頭三七、岩條子、竹勿刺、員蘭、地楷杷

【形態特徵】屬苦苣苔科。常綠附生半灌木匍匐莖灰褐色,老枝黃棕色,不分枝或少分枝,幼枝常有短毛,皮微有皺紋。葉對生或三致數片輪生,革質,有短柄或近無柄紫紅綠色;葉片大小、形狀變化較大,楔形、楔狀條形,狹矩圓形, 狹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形或鈍園,邊緣在中部以上有牙齒,下部全緣或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無毛。花序腋生,有花1-4朵,苞片小,早落;花萼5深裂至基部,裂片三角狀條形;花冠白色至淡紅色,常帶紫色,管狀,中部以上膨大,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無毛;雄蕊4,能育雄蕊2;花盤杯狀,4裂,雌蕊單一,無毛。蒴果1-2個,條形。

喜陰濕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高。以砂質壤土生長最好。也可在岩石壁或樹上生長。一般用種子繁殖,也可扦插

【來源】 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屬植物石吊蘭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洗淨晒乾或鮮用。

註:吊石苣苔Lysionotus carnosus Hemsl.也作石吊蘭入藥;石豇豆Lysionotus cavaleriei Levl、石光棍(岩參)Lysionotus settatus D. Don與石吊蘭功效類似。

性味歸經】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痰止咳活血調經。用於咳嗽支氣管炎痢疾鉤端螺旋體病風濕疼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白帶。可用於治療淋巴結核

【用法用量】 2~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關於「石吊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