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硃砂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硃砂蓮
Bái Zhū Shā Lián
別名 硃砂蓮、一點血、躲蛇生、毒蛇藥、避蛇生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主濕熱痢疾泄瀉脘腹疼痛咽喉腫痛肺結核毒蛇咬傷癰腫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心經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藥名

白硃砂蓮

別名

硃砂蓮一點血、躲蛇生、毒蛇藥、避蛇生。

漢語拼音

bai zhu sha lia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wang

歸經

心;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理氣止痛

科屬分類

馬兜鈴

主治

濕熱痢疾泄瀉脘腹疼痛;咽喉腫痛肺結核毒蛇咬傷;癰腫

生態環境

生於石灰岩隙地或山谷灌叢中。

採收和儲藏

春初新芽發出前或秋後莖葉枯萎後,採挖塊根,除去殘莖及細根,洗淨,蒸透心,晒乾或烘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

背蛇生 多年生具塊狀宿根的草質纏繞藤本,全株無毛。葉互生;葉柄長7-14cm;葉片三角狀心臟形,生於莖下部的老葉長約12cm,寬約11cm,先端鈍,基部心形,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兩面都不見有露出的油點,基出脈5-7條,網脈不顯著,花單生或2-3朵成總狀花序著生於葉腋或小枝基部;花梗長約1.5cm,基部有1片卵形小苞片;花被紫藍色,全長約3.5cm,下部管狀,長約1.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約5mm,上部唇形,上唇向一側壓扁,長圓形,長約2cm,寬約4mm,有平行脈5條,先端鈍圓而具小尖頭,下唇極短;花藥卵形,長約1.5mm;蕊柱體先端6裂。蒴果倒卵形,基部下延,連柄長約7cm,有斑點和縱棱6條。花期11月至次年2月,果熟期6-10月。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理氣止痛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鮮品量酌加;或研末,每次-1g,每日2次。外用:適量,磨粉,酒或醋調塗。

出處

《中華本草》

關於「白硃砂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