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仙茅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白仙茅 | 中藥圖典 |
白仙茅 Bái Xiān Máo |
|
---|---|
別名 | 細葉刺參、刺參 |
功效作用 | 益肺健脾;被腎壯陽;活血舒筋。主肺虛咳嗽;脾虛消化不良;腎虛陽痿;帶下;子宮脫垂;跌打損傷;骨折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甘、苦 |
藥名
白仙茅
別名
細葉刺參、刺參
漢語拼音
bAI xIAn m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nch.)C.H.Hsing[M.delavayi franch.;M.bulleyana Forr.et Diels]
科屬分類
川續斷科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3000-4000m的山坡草甸。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晒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功效分類
味甘;微苦;性溫
藥材基源
為川續科植物大花刺參的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主治與功效
主治
肺虛咳嗽;脾虛消化不良;腎虛陽痿;帶下;子宮脫垂;跌打損傷;骨折
功效
益肺健脾;被腎壯陽;活血舒筋
動植物形態
大花刺參,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基生葉披針形或寬條形,長5-15cm,寬達2.5cm,邊緣具疏刺毛,葉基下延貼莖,平和脈3-5條。花枝自葉叢旁抽出,葉2-3對,卵狀披針形至窄橢圓形,基部邊緣有密刺,無柄。聚傘花序頂生,頭狀或下有一輪輪傘花序;苞片菱狀卵形,邊緣有硬刺,常帶紫色,每苞腋有花3朵;無小苞片;花萼筒狀,長7-9mm,上口斜裂,邊緣具長柔毛及齒刺,排列不整齊;花大,徑1.2-1.5cm;花冠此紅色,漏斗狀筒形,長達4cm,裂片5,長橢圓形,長5-6mm,先端微凹,花冠管寬4-5mm;雄蕊4,於花冠喉部一側;花柱高出雄蕊,柱頭頭狀,子房包於杯狀小總苞內。瘦果長方倒卵形,黃白色,一面有縱溝,宿萼長大,帶紫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
出自A+醫學百科 「白仙茅」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9%BD%E4%BB%99%E8%8C%85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白仙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