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泌尿系統疾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泌尿系統疾病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泌尿系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其功能是將人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和毒物通過尿的形式排出體外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腎是尿生成的重要器官。不僅可將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物排出體外,並且對調節體內水與電解質和維持血液酸鹼平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腎還具有內分泌作用,可分泌重要的激素,如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前列腺素、1,25-二羥膽鈣化醇(Vit.D),參與調節血壓紅細胞的生成和鈣的吸收。

腎的解剖生理單位稱為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管組成。每個腎約有130萬個腎單位。在正常情況下,腎單位交替地進行活動,因此腎具有很大的儲備代償能力。

腎小球由毛細血管叢和腎球囊構成,是血漿濾過的器官。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分層,中間為基底膜,內側有內皮細胞覆蓋,外側為臟層上皮細胞。毛細血管基底膜厚約320nm,可分為三層,中間為緻密層,內側和外側各為內疏鬆層和外疏鬆層。毛細血管基底膜內面由一層扁平的內皮細胞覆蓋。內皮細胞胞漿很薄,布滿許多直徑約70~100nm的小孔。臟層上皮細胞(又稱足細胞)在基底膜外側,胞漿豐富形成許多細長的分枝狀突起稱為足突。上皮細胞由這些足突附著於基底膜外疏鬆層。足突之間形成許多間隙,寬約20~30nm,稱為濾過隙。距基底膜表面約60nm,在相鄰的足突之間有一層薄膜稱為濾過隙膜。毛細血管壁包括內皮細胞、基底膜、上皮細胞,共同組成腎小球的濾過膜(圖12-1)。腎小球的濾過除與毛細血管的結構和濾過物質的分子大小有關外,並與基底膜的生物化學組成及其電荷有關。基底膜主要由Ⅳ型膠原和一些糖蛋白如層連蛋白(laminin)、纖維連接蛋白(fibronectin)和多聚陰離子多糖蛋白(polyanionic proteoglcans)等組成。其中尤其是硫酸類肝素多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帶大量負電荷分布於內、外疏鬆層。此外,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臟層上皮細胞表面也有帶負電荷的唾液酸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腎小球的負電荷可阻止血液中帶負電荷的分子如白蛋白濾過。當腎小球多聚陰離子減少時濾過的蛋白質可增加。

正常腎小球濾過膜


圖12-1 正常腎小球濾過膜

Bm基底膜;En內皮細胞;Ep上皮細胞;L毛細血管腔;P上皮細胞足突;Rb紅細胞短箭頭為濾過隙;長箭頭為濾過隙膜

在腎小球毛細血管之間有少量組織支持毛細血管網,並將毛細血管聯繫在一起,稱為腎小球系膜(mesangium),由系膜細胞和系膜基質組成。系膜基質充填在各葉毛細血管之間。系膜細胞散在於系膜基質內(圖12-2)。系膜細胞有收縮功能,可參與調節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流。系膜細胞還具有吞噬功能,可吞噬進入腎小球的大分子物質。系膜細胞可產生血管活性物質、細胞因子(如IL-1,IL-6,TNF等)和生長因子(PDGF,TGF等),並可產生系膜基質和膠原纖維,對清除腎小球濾過的物質以及與腎小球炎症和損傷時的增生和修復都有重要關係。

腎小球小葉示意圖


圖12-2 腎小球小葉示意圖

示腎小球毛細血管和系膜的結構及其相互關係

腎的各組成部分之間有密切聯繫。損傷時常相互影響,一部分的病變可引起其它部分的損害。因此腎疾病晚期往往各個部分都被破壞。腎小球不能再生,損傷後只能由存留的腎單位肥大來代償損失的功能,所以腎小球發生嚴重的瀰漫性病變時可造成嚴重後果。腎小管的再生能力很強,發生損傷時,如及時再生可恢復功能。腎的代償儲備能力很大,因此腎功能障礙往往在病變比較嚴重時才表現出來,有些已到疾病晚期,所以注意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状非常重要。

泌尿系統的疾病種類很多,結合病因和病變發生的主要部位,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①炎症:包括變態反應性炎如腎小球腎炎、泌尿道的感染腎結核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②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腎硬化;③血管疾病如高血壓性腎硬化;④中毒性疾病如汞中毒磺胺藥物等中毒引起的急性腎小管壞死等;⑤尿路阻塞如泌尿道結石腎盂積水等;⑥先天性畸形多囊腎馬蹄腎、輸尿管瓣膜等;⑦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腎炎;⑧腫瘤腎細胞癌膀胱乳頭狀瘤和膀胱移形細胞癌等。

參看

32 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 腎小球腎炎 32
關於「病理學/泌尿系統疾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