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油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火油草
Huǒ Yóu Cǎo
別名 走馬風
功效作用 祛風活血通絡止痛。主頭頭風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英文名 all-grass of Lanceolate Blumea
始載於 全國中草藥彙編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名稱】火油草

【別名】走馬風

【來源】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千頭艾納香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以葉入藥。全年可采,多為鮮用。

性味歸經】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消腫止痛。用於頭痛;外用於風濕骨痛,產後關節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鮮葉2兩,水煎沖酒(0.5~1兩)服。外用鮮葉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外敷或水煎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目錄

版本二

基本信息

【出處】始載於《全國中草藥彙編》。

【拼音名】Huǒ Yóu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Lanceolate Blumea

【別名】走馬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千頭艾納香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Conyza lanceolaria Roxb.; C. chinensis Lour.; Blumea spectabilis DC.]

採收和儲藏:春、夏采葉,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千頭艾納香 高大草本或亞澧木,高1-3m。莖分枝,有棱條,幼枝和花序軸的毛較密,節間長0.6-2cm,在上部達5cm,或更長。下部和中部的葉有長2-3cm的柄;葉片倒披針形,狹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5-30cm,寬5-8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下延,或有時有短的耳狀附屬物,國緣有細或粗齒,上面有泡狀突起,下面無毛或被微柔毛;側脈13-20對,網脈明顯;上部葉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5cm,寬1-2.5cm,基部漸狹下延成翅狀。頭狀花序多數,常3-4個簇生,排成頂生、塔形的大圓錐藥序;總苞圓柱形或近鐘形;總苞片5-6層,綠色或紫紅色,彎曲,外層卵狀披針形,背面被短柔毛,中層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內層線形,被疏毛;花托蜂窩狀,被白色密柔毛;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檐部3齒裂;兩性花少數,花冠檐部5淺裂,裂片被疏毛。瘦果圓柱形,有5條棱,被毛黃白色至黃褐色,糙毛狀。花期1-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20-1500m的山坡、林緣、路旁草地或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南及台灣、貴州、雲南等地。  

藥用價值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乾燥皺縮。葉片黑色,的革質,倒披針形、狹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5-30cm,寬5-8cm,基部漸狹,下延,或有時有短的耳狀附屬物,先端短漸尖,邊緣有細或粗齒,下面有泡狀突起,無毛,下面無毛或被微柔毛,側脈在下面凸起,網脈明顯。氣微,味微苦。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通絡止痛。主頭頭風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辛、平。有祛風濕、消腫止痛的功能。用於風濕骨痛、產後關節痛、頭痛、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火油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