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肉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滇肉棒
Diān Ròu Bànɡ
別名  
功效作用 止血。主外傷出血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文學名滇肉棒

拉丁學名:Podostroma yunnansis Zang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肉棒菌屬

形態特徵:: 子座直立,不規則雙分叉,高8-14cm,粗0.5-1cm,頂部棒狀,表面橙黃色或土黃色,內部乳白色,較堅實。柄部圓柱形。子囊殼表面稍突,埋生於子座內,卵圓形,120-200μm×75-124μm,孔口長約40μm。子囊長圓柱狀,含有16個單行排列的孢子。囊層基白色,為擬薄壁組織。孢子圓形或近方圓形,無色,平滑,5.5-10μm×3.5-4.5μm。側絲細長,透明,彎曲,長於子囊。

生態習性:在混交林地上生長。

分布地區:現發現於雲南。

經濟用途:可食用。另有止血作用,干後研末撒敷於傷口,治外傷出血。此菌與叢生肉棒菌(Podostroma cornu-damae ) 外形特徵接近。

關於「滇肉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