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蝰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海蝰 | 中藥圖典 |
海蝰 Hǎi Kuí |
|
---|---|
別名 | 海蛇、黑尾海蛇 |
功效作用 | 祛風;清濕熱。主皮膚濕疹;瘡癤 |
英文名 | Praescutata viperina;Viperine |
始載於 | 《中國藥用動物志》 |
毒性 | |
歸經 | 肺經、脾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咸 |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拼音名】 Hǎi Kuí
【英文名】 Praescutata viperina;Viperine
【別名】 海蛇、黑尾海蛇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蛇科動物海蝰除去內臟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aescutata viperina (Schmidt).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得後除去皮和內臟,取肉鮮用或烘乾。
【原形態】 海蝰,全長約1m。頭短寬,與頸部區分不明顯。尾側扁。背面青灰色,有時可辨別出深色菱形斑紋(34-43)+(3-6)個。腹麵灰白色或灰黃色。眼前鱗1,眼後鱗2,前顳鱗多為2,偶有1或3,後顳鱗2、3或4。上唇鱗7(3-1-3),偶有8,下唇鱗8或9,偶為10。體鱗多呈六邊形,鑲嵌排列,具棱或結節;頸部鱗列27-35行,體最粗部鱗列40-51行。腹鱗明顯,在體前段者較大,後段者較小;每鱗具2棱。雌性249-300,雄性239-279。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棲于海洋,常游泳於近海上層。以鱗類為食。卵胎生。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沿海。
【性味】 味咸;性平
【用法用量】 內服:10-15g。外用:適量,搗塗。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除濕清熱功效。主治皮膚濕疹、瘡癤。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海蝰」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B5%B7%E8%9D%B0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海蝰」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