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碎米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水田碎米薺
Shuǐ Tián Suì Mǐ Qí
水田碎米薺
別名 阿英久[苗語]、水田薺、水芥菜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去翳。主治角膜雲翳痢疾吐血
英文名 Herb of Lyrate Bittercress
始載於 貴州草藥
毒性  
歸經 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種 名: 水田碎米薺

學 名: Cardamine lyrate

科: 十字花科

屬: 碎米薺屬

產地分布 :我國中南、華東、華北、東北地區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十字花科,莖高30~60cm,直立,少分枝,有稜角。葉單生,寬卵形,具柄;基生葉羽狀分裂。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喜溫暖、濕潤環境。

生長習性 :在20~30℃之間最適宜生長。

園林用途 :可用於潮濕地的綠化布置。  

中藥材.版本一

水田碎米薺 (《貴州草藥》)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水田碎米薺的全草。

【植物形態】水田碎米薺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有稜角,高30~60厘米,基部有柔長的匍匐莖。匍匐莖下部的葉為3小葉,頂葉最大,在中部以上的為單葉,葉片廣卵形、圓形,基部心臟形,邊緣淺波狀;直立莖上的葉為羽狀複葉,頂端的小葉最大。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長角果條形,扁平,微彎,先端具有宿存的花柱。種子1行,矩圓形,褐色,有寬翅。生於水田濕地。分布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採集】夏季採收。

性味】《貴州草藥》:"性平,味甘微辛。"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明目,調經。治痢疾吐血,目赤痛,月經不調

①《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去翳。"

②《廣西植物名錄》:"治月經不調。"

【選方】①治痢疾或吐血:水田碎米薺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翳子:水田碎米薺搗絨塞鼻,右眼痛塞左鼻孔,左眼痛塞右鼻孔。(《貴州草藥》)  

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Shuǐ Tián Suì Mǐ Qí

【英文名】Herb of Lyrate Bittercress

【別名】水田薺、水芥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水田碎米薺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damine lyrata Bunge

採收和儲藏:春採集,洗淨,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水田碎米薺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無毛。根狀莖通常較短叢生多數鬚根。莖直立,單一,不分枝,表面有溝棱,通常從根狀莖上的葉腋或莖下部葉腋生出細長柔軟的匍匐莖。生於匍匐莖上的葉為單葉,互生,心形或圓腎形,長l-3cm,寬5-2mm,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邊緣具波狀圓齒或近於全緣,具葉柄有時有小葉l-2對,小葉無柄,形小;莖生葉無柄,奇數現狀複葉,有小葉2-7對,項生小葉較大,圓形或印形,長12-2mm,寬7-23mm,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截形或寬楔形,邊緣有波狀圓齒或近於全緣,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小,卵形、近圓形或菱狀卵形,基部兩側不對稱。總狀花序項生,具花10-20餘朵,花梗長5-20mm;等片4,卵形至長卵形,長2.5-4.5mm,邊緣膜質,內輪萼片基部呈囊狀;花瓣 4,白色,倒卵形,長約8mm;雄蕊6, 4長2短,長雄蕊長約6.5mm,短雄蕊長約5.5mm;雌蕊l,子房圓柱形,花柱長約為子房之半,柱頭槌形,比花柱寬。長角果條形,長2-3cm,寬約2mm。種子橢圓形,長約1.6mm,寬約1mm.邊緣有顯著的膜質寬翅。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水田邊、溪邊或淺水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常纏結成團。鬚根纖細,類白色。根莖短,莖黃綠色,有溝棱;匍匐莖細長,節處有類白色細根。奇數羽複葉多皺縮,小葉3-9對,頂端小葉圓形或卵圓形,長1.2-2.5cm,寬0.7-2.3cm,全緣或有波狀圓齒,側生小葉較小,基部不對稱;匍匐莖上的葉多為單葉,互生,圓腎形,寬0.5-2cm。。總狀花序頂生。長角果長2-3cm,寬約2mm,綠褐色,每室有數枚種子,1列。種子橢圓形,長約1.6mm,寬約1mm,邊緣有膜質寬翅。氣微,味微甘。

【性味】平;甘;辛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調經;明目去翳。主腎炎水腫痢疾;吐血;崩漏;有經不調;目赤;雲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去翳。

2.《廣西植物名錄》:治月經不調。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水田碎米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