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茄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毛茄
Máo Qié
別名 羊不食、大葉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顛茄
功效作用 行氣活血;止痛。主疝氣跌打損傷
英文名 root of Hairy Nightshade
始載於 新華本草綱要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Solanum Linn.

所屬科:Solanaceae

中文名:毛茄

【漢語拼音】mao qie

【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

【拉丁植物名】Solanum ferox L. [.lasiocarpum Dunal var. uelutnim Callery et Gaudich.; S.immane Hance]

其它中文名:大葉毛刺茄(廣西),毛茄樹(廣東),大樣顛茄(海南增縣),羊不食

文獻來源:Solanum ferox Linn.(1762); Dunal(1813); Wight(1848); Dunal in DC. (1852); Benth.(1861); Kurz(1877)excl. var.; C. B. Clarke in Hook. f.(1883); Hemsl.(1890); Bonati in Lecte.(1915); Ridl.(1923).

S. lasiocarpum Dunal var. velutinum Callery et Gaudich.(1836-37); Dunal in DC.(1852 ); S. immane Hance(1852-53).

描述欄位:草本至亞灌木,高1-1.5米,小枝、葉、花序及果實均密被淡黃色具節的長硬毛及具柄星狀硬毛及皮刺,皮刺鑽形、土黃色、基部褐色,寬扁、長1-8毫米。小枝塵土色,被具短柄的星狀毛及皮刺。葉質地厚,卵形,長10-20厘米,寬8-1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戟形或近心形,有時兩邊不相等,邊緣有5-11個正三角形深波狀裂片、裂片邊緣有時有1—2個淺齒,毛被在葉面較薄,多被長硬毛及無柄星狀毛,在背面稍厚,多被具短柄的星狀毛,側脈與裂片同數,在兩面均著生疏稀的細直刺;葉柄長3-5厘米。蠍毛狀花序腋外生,疏花,長約1.5—2厘米,總花梗長3-10毫米,花梗長約10毫米;萼杯狀,直徑約1.5厘米,外面密被具柄星狀毛,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白色,筒部隱於萼內,長約1毫米,冠檐長約13毫米,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厘米,外面被星狀毛;雄蕊近無柄,花藥頂端延長,卵狀漸尖,長約8毫米;子房近卵形,中部以上被星狀硬毛,花柱長9毫米,無毛。漿果球形,直徑約2厘米或稍大,外面密被黃土色分枝不相等的星狀硬毛;種子扁平,黑褐色,直徑約2毫米。花期夏秋,果熟期冬季。

分布及生境:產雲南南部及東南部海拔220—1000米的溝谷濕潤地、灌叢中、路旁、疏林或密林下,砂礫乾燥地也有生長。我國廣西、廣東、台灣均有。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及菲律賓也有分布。

【藥 名】:毛茄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

【功 效】:活血散瘀,散寒止痛。行氣;活血.

【主 治】:用於跌打損傷疝氣,疝氣,尤以寒疝為宜。

性味歸經】:辛,溫。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外用:適量,搗敷。

【別 名】:毛茄樹(廣東)、大葉毛刺茄(廣西)、大樣顛茄(湖南)

【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廣東、台灣、雲南。

【生態環境】生長於溝谷濕地、灌叢中、路旁疏林或陰地密林下。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株,切段,晒乾。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含茄鹼(solanine)。

關於「毛茄」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