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葉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棕葉蘆
Zōnɡ Yè Lú
棕葉蘆
別名 掃地草、棕葉草、莽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瘧疾
英文名 all-grass of Tigergrass
始載於 種子植物名稱
毒性  
歸經 膽經肺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簡介

棕葉蘆 Thysanolaena maxima

科屬:禾本科

別名:莽草、棕葉草、掃地草

漢語拼音:zong ye lu

英文名:all-grass of Tigergras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 Kuntze.[Agrostis maxima Roxb.]

歸經:入肺、膽二經

中藥化學成分:本品葉含鐵、錳、銅、鋅、鎳、矽、鈣、鎂、鉀等無機元素。

功效:清熱截瘧止咳平喘

考證:始載於《種子植物名稱》。  

形態特徵

多年生,桿高1-3米,不分枝。葉片寬披針形,寬3-7厘米,基部心形,具細小橫脈。圓錐花序大而柔軟,長30-60厘米;分枝多,纖細;小穗微小,長為小穗1/5-1/4,頂端鈍,透明膜質;第一小花僅存外稃,1脈;第二小花兩性,外稃具3脈,邊緣疏生柔毛,成熟後此毛廣開展,基盤短而無毛;小穗柄短而具關節,小穗成熟時即自關節處整個脫落。

棕葉蘆,別稱「莽草」「棕葉草」「大棕葉蘆」。禾本科,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3米。稈直立,粗壯,不分枝。葉片扁平,廣披針形,長達40厘米,一般寬4---8厘米,圓錐花序大而矛軟;小穗淡黃色。長年生長在荒山野嶺,山腳路邊,耐瘠耐高溫,在亞熱帶地區隨處可見,常簇生成叢,一兜可長工數十支。在肥松地帶其葉子可達50厘米,寬12厘米,是一種野生粗長禾本科植物,其味清香,人們常以其葉裹粽,故俗稱粽葉,內含營養尚未查明。  

分布

分布華南和西南;印度及印度尼西亞也有。多生於灌木林,山坡和山谷中。桿堅實可作籬笆,也供造紙,葉可裹粽子;乾花序作掃帚及刷子。  

經濟價值

成本低廉。棕葉蘆來源廣,野生漫山遍野,易於採集,把山間的棕葉蘆植株塊根移植栽培極易成活。一般不用施肥也可達畝產6000千克,若稍施肥土,則可達10000千克。其三,棕葉既可防瀉,又可作青飼料使用,因其四季常青,可解冬季無青飼之難題。。若人工栽培,稍施肥水,其葉片相當柔軟,比一般草料還好。若種植一畝棕葉便可飼養一百隻母兔。其四,對於特困地區農民群眾解困脫貧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是致富脫貧的一條捷徑。

關於「棕葉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