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化學損傷/窒息性毒劑毒理作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窒息性毒劑和刺激性 >> 窒息性毒劑 >> 窒息性毒劑毒理作用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目錄

(一)中毒機理

光氣吸入中毒後的主要病變是中毒性肺水腫肺水腫是肺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強的結果。對於肺水腫產生的原因,學說頗多,諸如醯化作用、直接作用、鹽酸作用、神經反射作用肺血流動力學改變等等,各有實驗依據。但任何一種假說都不能完滿地解釋肺水腫發生與發展過程。

目前一般認為肺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強與光氣的醯化作用(acylation)有密切關係。光氣為醯鹵類化合物,活性基團是羰基(O=C),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它與肺組織蛋白中的氨基、巰基羥基等重要功能基團發生醯化反應,引起肺酶系統的廣泛抑制,從而影響細胞正常代謝及其功能,使肺氣-血屏障受損,導致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肺水腫。此外,光氣中毒時,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受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正常時,在肺泡表面覆蓋一層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分泌出來的表面活性物質,該物質有降低肺泡內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使肺泡在呼氣時不致萎陷,並保持肺泡內的乾燥。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DPPC)是肺表面活性物質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其生物合成中需要脂醯輔酶A酯醯轉移酶的參與。光氣中毒後,該酶活性下降,因而DPPC在肺泡壁的含量減少,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功能下降,從而肺泡內液體表面張力增大而致肺泡萎陷,肺泡壓明顯降低,與其相抗衡的肺毛細血管流體靜力壓就增高,液體由血管內大量外滲,導致肺水腫的產生。

(二)病理變化

光氣、雙光氣中毒的病理生理改變主要由肺水腫所引起。

吸入中毒時,先出現短暫的呼吸變慢,繼之呼吸淺而快。在出現早期肺水腫後,由於肺泡呼吸表面積減少,肺泡壁增厚,影響了肺泡內氣體交換。加上水腫液充塞呼吸道支氣管痙攣及其粘膜腫脹所引起的支氣管狹窄,造成肺通氣障礙,結果出現呼吸性血缺氧,導致血氧含量降低,CO2含量增多,皮膚粘膜呈青紫色。此時呼吸循環功能有代償性變化,如呼吸加快、肋間肌活動增強、心跳快而有力、血壓微升等。

腫水腫晚期,由於①肺泡內含有大量液體,肺內壓力增加,使右心負荷增加;②血漿大量滲入肺內使血循環內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粘稠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使左心負荷加重;③長時期嚴重的血缺氧使肌營養不良,因此可出現心收縮力減弱、心律失常、循環減慢、血壓逐漸降低等心功能衰竭表現。後者又可加重組織缺氧,體內氧化不全產物增加,發生酸中毒電解質紊亂。血內CO2含量逐漸降低,內臟毛細血管擴張,外周毛細血管收縮,皮膚粘膜轉為蒼白,血壓急劇下降,出現急性循環衰竭,進入休克狀態。此期因肺水腫合併循環衰竭,機體失去代償能力。

隨著肺水腫的發展,血漿從肺毛細血管大量外滲,造成血漿容量降低,血液濃縮,出現血漿蛋白減少,紅、白細胞數及血紅蛋白增加,血球比積增高。這些變化與肺水腫程度相一致。由於血液粘稠、血流緩慢,加上組織的破壞,使血液凝固性增加。由此,可形成血栓栓塞

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很敏感。缺氧初期大腦皮質興奮,出現煩躁不安頭痛頭暈等;缺氧嚴重時,逐漸轉入抑制,表情淡漠,乏力等。缺氧進一步發展,大腦皮層抑制加深,並向皮層下擴散,呼吸、循環中樞可由興奮轉為抑制,呼吸、心跳減弱,以至出現中樞麻痹,導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病理解剖可見皮膚蒼白胸廓擴大、肋間隙消失、口鼻有粉紅色泡沫狀分泌物排出,擠壓胸腔時流出更多。肺部因肺水腫、肺氣腫肺充血肺不張及輕度出血等各種病變瀰漫相間而呈現「大理石樣」。

32 窒息性毒劑理化性質和毒性 | 窒息性毒劑中毒臨床表現 32
關於「核與化學損傷/窒息性毒劑毒理作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