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無花果根
Wú Huā Guǒ Gēn
無花果根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痔瘡癰疽瘰癧筋骨疼痛
英文名  
始載於 生草藥性備要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無花果根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桑科植物無花果(Ficus carica L.)的根,詳無花果條。

【採集】秋後採收。

【功用主治-無花果根的功效】治筋骨疼痛痔瘡,瘰癧。

⑦《生草藥性備要》:治火病。

②《重慶草藥》:髮乳,治痔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外用:煎水洗。

【選方】

①治筋骨疼痛,風濕麻木:無花果根或果,炖豬精肉或煮雞蛋食。(《湖南藥物志》)

②治喉癢:無花果根去祖皮,打碎,開水泡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頸淋巴結核:鮮無花果根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無花果根.版本二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Wú Huā Guǒ 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無花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carica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10m。全株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壯,表面褐色,被稀短毛。葉互生;葉柄長2-5cm,粗壯;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cm,紅色;葉片厚膜質,寬卵形或卵圓形,長10-24cm,寬8-22cm,3-5裂,裂片卵形,邊緣有不規則鈍齒,上面深綠色,粗糙,下面密生細小鍾乳體及黃褐色短柔毛,基部淺心形,基生脈3-5條,側脈5-7對。雌雄異株,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於葉腋;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雄花生於內壁口部,雄蕊2,花被片3一4;癭花花柱側生、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3-4,花柱側生,柱頭2裂。榕果(花序托)梨形,成熟時長3-5cm,呈紫紅色或黃綠色,肉質,頂部下陷,基部有3苞片。花、果期 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現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資源分布:原產於亞洲西部及地中海地區。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痔瘡;癰疽;瘰癧;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火病。

2.《重慶草藥》:髮乳,治痔瘡。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無花果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