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腸梗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消化系統X線 >> 急腹症 >> 腸梗阻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腸管內容物的正常運行發生障礙為腸梗阻。系常見的急腹症,引起腸梗阻的原因,可分為機械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及血運性腸梗阻三類。機械性腸梗阻是由於腸道的狹窄或腸外的粘連、壓迫等原因所引起。麻痹性腸梗阻或腸麻痹,是因腹部炎症外傷或手術等所起的胃腸道功能障礙,以致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所以又稱動力性腸梗阻。血運性腸梗阻是因腸系膜血管栓塞而致腸管血運不良,引起腸運動能力喪失所致。以上述前兩種常見。

(一)檢查方法

X線檢查一般用透視及腹部平片。透視可大致了解有無腸梗阻、立位或仰臥位平片,可幫助明確腸梗阻的部位及性質,通常不能顯示梗阻的原因。急性腸梗阻一般不作鋇餐檢查,必要時可用碘液造影。常用碘液為60%泛影葡胺60ml,經胃管注入,分別於1.3.6h 攝片。正常1h可達盲腸。如碘液3h內到達結腸,且小腸無明確擴張,可排除小腸梗阻。3h後碘液未到結腸,只見小腸擴張,其遠側再無脹氣的腸曲,則可診斷機械性小腸梗阻。如6h到達結腸是不完全性小腸梗阻;6h後結腸仍不顯影,如無其它多發性腸梗阻或較窄性改變時絕大多數為完全性梗阻。

(二)有關的腸管X 線解剖和生理

腸管的形態與位置前已述及不再重複。空腸迴腸雖沒有明確界限,但其粘膜皺襞是不同的。在腸腔擴大時,空腸腸管內有多數橫貫腸腔的環狀皺襞影,排列如「魚肋狀」或彈簧狀(圖5-37),且分布在左中上腹部;而迴腸則無明顯的皺襞影,僅呈光滑的管狀透光影,多位於中下腹部。結腸擴大時,可見半月狀皺襞,管腔明顯大於小腸,且位於腹部周圍。

脹氣腸管示意圖


圖5-37 脹氣腸管示意圖

1.空腸 2. 迴腸 3. 結腸

胃腸道在正常時是含有氣體和液體。70%氣體來自吞咽,其餘氣體為血液彌散至腸腔內以及腸內細菌發酵所產生。氣體入胃後,可經噯氣口腔排出,亦可經幽門至小腸。氣體在小腸時,以小氣泡形式與腸液混合,部分由腸壁吸收入血經循環呼吸從肺排出。另部分隨腸蠕動大腸。成人小腸內氣體較少,小兒則較多。腸內液體來自胃液、腸液、膽液及胰液,還有進入的食物,總量每日可達7000-8000ml,但絕大多數經小腸、大腸粘膜的再吸收入血,僅少量隨糞便排出。因此腸內並無多量液體滯留。

(三)正常腹部平片所見

正常腹部平片可見胃內氣體,立位聚於胃泡,並可見液平面;臥位時氣體則聚於胃體與胃竇十二指腸球部可見積氣,小腸內一般無積氣,有時可見散在的、小片狀積氣影,無成形的管腔影。結腸內常有氣影,沿結腸位置分布,在氣體對比下可見糞便影。在脅腹部兩側直達大骨盆可見條形透光影,是為腹膜外脂肪,簡稱腹脂線。另外,在腹膜脂肪的襯托下還可見肝下界、兩側腎影、腰大肌外緣等。至於腹部密度增高影可參閱第六章泌尿系。

(四)腸梗阻的基本病理與X線表現

腸梗阻時,一般在發病後4-6h出現梗阻上方的腸管脹氣擴張,腸腔內容物鬱積,消化液大量積聚,蠕動增強,此時腸粘膜的吸收功能減弱,致使梗阻近側腸管脹氣積液,明顯擴張。梗阻時間越長,積液脹氣越多,腸管擴張越明顯,並越向近側延伸。在梗阻下方的遠側腸管因蠕動收縮,結腸內的正常積氣反而減少或消失。

X線征:立位透視可見腸管內氣體、液體形成液平面。積氣在液平面之上,呈半圓形、倒「U」字形的密度減低區(圖5-38)。多數的氣液面高低不同、大小不等,呈階梯狀。液平面可上下移動,為腸蠕動增強表現。在臥位時看不到液平面,只見腸管脹氣擴張,呈連貫管狀或呈層狀排列(圖5-39)。

小腸梗阻(立位)


圖5-39 小腸梗阻(立位)

半圓形及倒「U」字形脹氣腸管及液平面示意圖

腸梗阻(仰臥位)脹氣腸管呈層狀排列


圖5-39 腸梗阻(仰臥位)脹氣腸管呈層狀排列

依據脹氣腸管的粘膜皺襞(腸紋)形態,可判斷腸梗阻部位是在空腸、迴腸或大腸。臨床上常分為三種:

1.高位小腸梗阻 梗阻部位在空腸或十二指腸,X線表現為脹氣腸管內有多數環形皺襞影。其分布多在左中上腹部。十二指腸梗阻時,僅見其梗阻上方及胃內脹氣。小腸及大腸內無氣體。

2.低位小腸梗阻 梗阻在迴腸中下段,可見上中段迴腸脹氣,腸內無皺襞影,還可見環形皺襞的空腸脹氣。

3.結腸梗阻 梗阻部位以上的結腸脹氣擴大,有半月狀皺襞特徵,同時可見部分迴腸脹氣,但程度不如結腸。結腸梗阻與小腸梗阻不易鑒別時,可作鋇灌腸檢查。

(五)各種腸梗阻的X 線表現

1.單純性小腸梗阻(Simple intestinal obstruction)大多為粘連索帶、蛔蟲團、腸狹窄等引起。典型的X線表現為小腸擴大脹氣,呈邊疆的管狀影或成層狀排列。立位片、腸管呈階梯狀液平面,有時可見其移動。結腸內無氣體或有少許氣體。腸梗阻的診斷確立後,就要依據脹氣腸管粘膜形態及其位置分布,從而判斷梗阻的部位(高位與低位)、梗阻的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分析診斷時,常以結腸和小腸充氣的不同程度來衡量,如結腸內無氣體,且小腸脹氣明顯,是為完全性梗阻;如結腸內有少許氣體,而小腸脹氣不劇,則為不全性小腸梗阻。但須注意下列因素可影響脹氣腸曲的程度,如梗阻時間短、頻繁的嘔吐以及減壓的治療措施等。

Δ2.絞窄性小腸梗阻(Strangul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又名閉袢性小腸梗阻,是指一段小腸腸曲的兩端及其系膜血管同時阻塞,以致腸梗阻同時還伴有梗阻腸管(即閉袢)的血供障礙。常見病因為粘連帶帶壓迫、小腸扭轉、內疝等。在絞窄時,最初靜脈迴流受阻,靜脈毛細血管鬱血,腸壁因充血水腫增厚,小血管滲透性增加或破裂,腸腔內積血。靜脈鬱血加重血運障礙繼而動脈血運受阻,腸壁缺血失去活力,腸壁變薄,壞死腸管自行破裂。因此,此型雖不多見,但延誤診斷和治療,會產生嚴重後果。X線表現雖有多種徵象,但都與閉袢的形態有關。(1)假腫瘤征:在周圍脹氣擴大的腸曲襯托下有一軟組織腫塊影,位置固定(圖5-40之1)。此系閉袢內充滿大量血液所致。(2)小腸顯著擴大征(又稱咖啡豆征);指一段小腸顯著擴大,橫徑可達6cm以上或超過鄰近脹氣擴大的小腸腸曲橫徑一倍以上,有如一個馬蹄形,相鄰的邊緣靠緊,形似咖啡豆(圖5-40之2)。這是因為多量氣體和液體通過近端梗阻點進入閉袢而不能排出所致。(3)小腸多液量征(又稱長液面征)小腸內出現長液面,其上方氣柱低扁,這是由於腸管內液體多張力低的因素形成。(4)空迴腸換位征:見於腸扭轉,其環狀皺襞的空腸位於右下腹,而無皺襞的迴腸位於右上腹。(5)小跨度蜷曲腸袢:數目不定的小腸袢脹氣擴大且蜷曲顯著呈「C」形,相互擠在一起的形象。每段脹氣腸曲不超過腹腔橫徑一半。這種小跨度蜷曲腸袢可排列成多種特殊形態,如「8」字形、同心圓狀、一串香蕉等(圖5-41)。除上述徵象外,還有下列徵象值得參考:(1)病程1-2d,出現大量腹水征,有助於絞窄性小腸梗阻診斷,其表現為下腹部密度增大(立位),腸袢間距增加。(2)反射性引起胃、大腸功能失常,表現為胃內多液多氣、直腸積氣、積便的徵象。(3)臨床常有明顯的絞窄性腸梗阻症状體征,而X線平片檢查卻無陽性發現。這種情況可出現小腸全部或大部呈完全性絞窄性梗阻,均由血性液體充盈,缺乏對比出現假陰性;也可能系絞窄性梗阻的早期,閉袢缺血缺氧而痙攣,閉袢以外腸管亦呈痙攣。檢查時宜慎重,必要時可作碘液造影。

絞窄性小腸梗阻的X線徵象


圖5-40 絞窄性小腸梗阻的X線徵象

1.假腫瘤征 2.腸袢呈咖啡豆征

小腸扭轉的平片表現(臥位)


圖5-41 小腸扭轉的平片表現(臥位)

1.空迴腸換位征(↑示空腸,↓↓示迴腸) 2.腸曲8字形排列3.腸曲花瓣狀排列

4.腸曲排列如一串香蕉

3.腸套迭(Intussusception)

腸套迭是一段腸管套入鄰近腸腔內的一種機械性腸梗阻。由於某種病理因素,環肌痙攣使局部腸管縮小,其遠端腸腔較寬,過度蠕動推移近段套入遠段,形成腸套迭。在套迭處一般有三層腸壁:內層為進入管,中間層為返回管,這兩層稱為套入部,外層稱為鞘管或鞘部(圖5-42)。

急性腸套迭伴有腸管血液循環障礙,是一種絞窄性腸梗阻,時間較長可發生腸壞死,腸套迭多見於小兒,常因迴腸末端的淋巴組織增殖而引起。少數慢性腸套迭可發生在成人,多繼發於腸道腫瘤。急性腸套迭禁用鋇餐檢查,如無腸壞死、腹膜炎合併症時,可作鋇劑灌腸或空氣灌腸檢查。

X線表現:回盲部及結腸的腸套迭,鋇劑灌腸可見灌入鋇劑到套入部時呈杯口狀梗阻,少量鋇劑滲入套入部與鞘部之間,形成袖套狀淡薄鋇劑,內有環狀或彈簧狀鋇紋(圖5-43),此處捫診可觸及包塊。上述杯口狀梗阻及彈簧狀鋇劑紋是腸套迭的典型x 線表現。有時少量鋇劑可進入套入部的腸腔內,在彈簧狀鋇紋中央顯示為一細條鋇影,向前延伸。

空氣灌腸在氣體的對比下,顯示套入部為圓柱形成或球形的軟組織塊影。

鋇劑或空氣灌腸用於腸套迭,不僅可以明確診斷,在灌腸過程中維持一定壓力,並用適當手法,還可推使套入部退回而複位,達到治療的目的。

4.乙狀結腸扭轉(Volvulus of sigmoid colon)常發生於乙狀結腸冗長,而系膜附著部較短者。乙狀結腸腸曲繞其系膜長軸旋轉,近端腸曲轉至遠端腸曲之前叫順時鐘方向扭轉,反之是為逆時鐘方向扭轉。由於扭轉的程度和方向不同,其扭轉可以成一個梗阻點或兩個梗阻點。前者為非閉袢梗阻。是單純性腸梗阻,X線表現為一般的低位結腸梗阻,鋇灌腸可確定診斷,示鋇劑通過狹窄點而進入降結腸,其狹窄處光滑整齊,可見腸壁和粘膜皺襞的旋轉形狀。而後者為閉袢梗阻。屬絞窄性腸梗阻。X線表現:(1)閉袢的乙狀結腸腸曲明顯擴大,橫徑可達10-20cm以上。半月狀皺襞消失。(2)閉袢呈馬蹄形,圓頂向上,可高達中腹或膈下,兩肢向下併攏位於盆腔,內有大量積液積氣,於立位時,可見兩個巨大液平。(3)閉袢乙狀結腸曲的結腸壁顯影如三條縱形緻密影,向下方集中,此集中處即為梗阻點。此徵象典型,一般不需作鋇灌腸,如不典型時,可行鋇灌腸確診,示直腸乙狀結腸交接處梗阻、其上端逐漸變尖如鳥嘴狀,有時可見到旋轉的粘膜紋(圖5-44)。

腸套迭層次示意圖


圖5-42 腸套迭層次示意圖

結腸腸套迭,鋇灌腸的杯口狀梗阻及彈簧狀鋇紋


圖5-43 結腸腸套迭,鋇灌腸的杯口狀梗阻及彈簧狀鋇紋

示直腸乙狀結腸交接處梗阻、其上端逐漸變尖如鳥嘴狀,有時可見到旋轉的粘膜紋


圖5-44 示直腸乙狀結腸交接處梗阻、其上端逐漸變尖如鳥嘴狀,有時可見到旋轉的粘膜紋

1.示乙狀結腸扭轉 2.腹部平片乙狀結腸明顯擴大,3.鋇灌腸直腸與乙狀結腸交全貌 呈馬蹄狀 界處阻塞,阻塞端呈嘴狀

5.麻痹性腸梗阻(Paralytic intestinal obstruction):沒有腸腔狹窄,由於各種因素引起整個胃腸道動力喪失,而致腸內容通過障礙是為麻痹性腸梗阻。最常見於手術後和急性腹膜炎。x 線表現為大、小腸和胃均脹氣擴張,尤以大腸脹氣明顯,內有較小的氣液面,分布範圍廣,無梗阻的定位徵象。麻痹性腸梗阻應與低位結腸梗阻鑒別,結合臨床診斷並不困難,若行鋇灌腸,鋇劑可達盲腸,從而排除結腸梗阻之可能。

麻痹性腸梗阻還必須與反射性腸郁張相區別。反射性腸郁張是由於腹內臟器或泌尿系的感染絞痛等,引起腸道動力和功能障礙,形成腸內脹氣和積液。X線征:小腸內積氣,形成無一定形態的片狀氣影或呈多邊形的分格狀氣氣影,尤以病變附近腸管明顯,但腸管擴大程度不重,且很少連續如管狀影或成層狀排列。立位檢查一般多無液平,如出現液平,其寬度約2-3cm。結腸常同時脹氣或有小液平。

根據上述徵象不難診斷反射性腸郁張,但本病有時和腸梗阻難以鑒別,必須結合臨床症状和其它x 線表現,進行全面分析後再作出診斷。若一時難以確定,應密切觀察複查或碘液造影。

參看

32 胃腸穿孔 | 膽系 32
關於「放射診斷/腸梗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