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頭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急診醫學》 >> 腦血管意外和神經系統疾病急診 >> 疼痛 >> 頭痛
急診醫學

急診醫學目錄

頭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状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約佔10%,門診和住院病人中分別佔50%和15.8%,有頭痛者是以頭痛為主訴者的2倍,在慢性頭痛中,女比男多。頭痛有時是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早期表現,但多為非器質性。

一、病理生理

(一)疼痛敏感的組織 頭痛可由顱內或顱外痛覺敏感組織受刺激所致。

1.顱外對疼痛敏感的組織 包括頭皮,顱外動脈,鼻和副鼻竇粘膜,外耳和中耳,牙齒,頭皮,面和頸部肌肉。由這些結構所致的頭痛常為局限性,但也可蔓延及較廣範圍的頭痛。

2.顱內對疼痛敏感的組織 包括顱底部腦膜,腦膜(前和中)動脈,腦底近威廉環的大動脈,上部頸神經和Ⅴ、Ⅸ、Ⅹ腦神經。而腦實質、室管膜脈絡叢顱骨硬腦膜蛛網膜軟腦膜的大部分對疼痛不敏感。顱骨的骨膜對局部牽張敏感。

(二)基本機理

1.顱內 包括由疼痛敏感組織直接或間接移位所致的牽引;顱內動脈的膨脹和擴張;痛覺敏感組織及其附近的炎症;病損通過腦脊液通路受阻、顱內壓增高,進而致痛覺敏感組織變形;顱內腫物直接壓迫某些腦神經和頸神經。對每一具體病例說來,其上列五種機制可單獨或合併起作用。當把生理鹽水注入志願者鞘內,或吸入二氧化碳使其顱內壓增高時,並不致頭痛,故認為顱內壓增高本身並不致頭痛。

2.顱外 包括頭皮動脈膨脹,肌肉持續收縮,痛覺敏感組織或其附近的炎症。

(三)疼痛的傳導途徑與頭痛的定位 小腦幕上病變,通過第Ⅴ腦神經感到通過兩耳的冠狀面前方的頭痛。後顱窩病變,通過舌咽、迷走和上部頸神經感到上述冠狀面以後的頭痛。矢狀竇後半部或橫竇上面來的疼痛,經三叉神經第1支反映,常為眶後痛。幕上結構的病變可能通過面神經中間神經這一輔助通路,表現內耳或額顳部頭痛。

二、臨床診斷

(一)起病方式 病人第一次急性頭痛,應想到多種可能性。突然起病的嚴重頭痛,尤為繼以意識障礙、有神經系統局灶征者,多提示蛛網膜下出血腦出血腦膜炎。50歲以後第一次出現頭痛,可能不是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精神病。若頭痛反覆發作或持續存在,則可能的病因包括顱動脈炎青光眼、頸動脈或腦血管病高血壓

(二)頭痛發生的時間 頭痛在一天的什麼時候發生可能有助於頭痛的診斷。例如,高血壓性頭痛(28.0/13.3kPa)常出現於醒來時;顱內佔位性病變和偏頭痛可於清晨發生;而叢集性頭痛常在夜間睡了幾小時後醒來時發生;額竇炎的頭痛可發生於清晨,而上頜竇炎者常發生於午後,慢性副鼻竇炎並不致持續性頭痛;緊張性頭痛可發生於任何時候。

(三)頭痛的部位 偏頭痛不同次發作可發生於不同側,常為前頭痛,2/3病人為單側,餘1/3為雙側。若頭痛總是發生於同一側則應考慮顱內腫物之可能,頭痛部位並非腦瘤定位的可靠手段。一般說,後顱窩病變開始時為枕、頸區疼痛,而幕上病變常致額、顳和頂區頭痛。若無視乳頭水腫的單側性頭痛,其頭痛部位常為病變部位。副鼻竇、牙、眼或上頸椎疾病所致的疼痛常為區域性,定位不很明確,血壓相當恆定。

(四)頭痛的性質 搏動性頭痛常是由於偏頭痛的血管擴張。高血壓或發熱血管源性神經痛常為一過性、強烈的銳痛。腦瘤的頭痛常為持續性鈍痛,開始時有間歇性。緊張性頭痛病人常訴持續性,緊、壓或捆緊樣頭痛,非搏動性。頭痛嚴重度並非原病因嚴重度的可靠指征,顱內病變病人可能有中度頭痛,而慢性焦慮狀態病人的頭痛可能很嚴重。突然起病、極度嚴重的頭痛應想到蛛網膜下出血之可能。

(五)與頭痛相伴的神經系統體征 常由顱內疾病所致,浸潤膠質瘤可能已累及整個半球,但無頭痛,因為不到晚期並不明顯影響大血管腦膜瘤多因壓迫腦而先致抽搐,局灶性腦症状或智能進行性減退,以後才出現頭痛。硬膜下血腫病人幾乎總有頭痛,因為血腫擴大把腦向下壓,刺激痛覺敏感結構。

(六)腦轉移瘤的頭痛 腦轉移瘤最常見的症状之一是頭痛,但未必持續或嚴重,腦膜癌病的常見症状之一是頭痛,幾月後才出現其他症状。

(七)檢查頭、頸部 觸、叩、聽,頸部有否扣壓痛及其活動度。應注意頭顱有否局部感染,動脈有否壓痛及質硬,有否骨性隆起,觸、聽大血管,雜音的診斷意義未定,因正常兒童,甚至成人,可聽到雜音,但它也可能提示頸動脈粥樣硬化或腦血管畸形

其他非創傷性檢查包括頭顱、頸椎的X線CT甚至MRI檢查。

三、頭痛的分類

頭痛的分類方法眾多,於此討論與其發病機理有關的分類。

(一)顱內病變所致的頭痛 顱內動脈的牽引和移位,顱內痛覺敏感組織及其附近的炎症,主要是大動脈,靜脈靜脈竇和某些腦神經。顱內腫物(腫瘤膿腫動脈瘤),非特異性腦水腫,腦膜炎,或其他感染

(二)顱內動脈擴張、膨脹所致的頭痛 如發熱、感染、缺氧、投予亞硝酸鹽和異性蛋白、高血壓,電解質紊亂代謝障礙

(三)顱外結構的疾病 包括青光眼、屈光不正,眼、耳、鼻、顱和頸(包括肌肉、韌帶、頸神經根部)的炎症。

(四)緊張性 最常見的頭痛原因之一是由於情緒緊張所致頸肌收縮,稱之為緊張性、肌肉收縮性或心因性頭痛,由於頸、肩、頭皮和面部肌肉長期持續收縮而致頭痛。骨骼肌同時有血管和局部化學改變也為其致病因素。

(五)腦外傷性、間斷性頭痛 可持續數月以至數年,但漸消失。頭痛常為受傷部。機理為頭皮受傷,神經末梢受到刺激,頸、頭皮肌肉持續性收縮,血管擴張,頭皮疤痕形成,頸部組織受損、變形,腦膜出血和硬膜下血腫,焦慮也起重要作用。

四、治療

首先是明確診斷,若致頭痛的基本病因已經明確,頭痛作為其症状之一予以治療,則應針對其發病機理,一般需適量用止痛藥物。

輕度頭痛病人可用非成癮性止痛藥。對嚴重、持續、肌肉收縮性頭痛用非麻醉性止痛鎮靜藥。兩者合用,能提高痛閾,並減輕焦慮和對疼痛的反應。若疼痛嚴重可單獨用可待因(0.03g)或與阿司匹林(0.3~0.6g)合用。小量鎮靜劑和鎮定劑對相伴隨的焦慮和緊張有用。抗憂鬱劑對焦慮和憂鬱病人最有用。可能發生藥物依賴性(詳見前述),應密切觀察。

外科手術(如脊神經根切斷術)治療慢性、複發性頭痛,一般無效。

自我調節技術用以治療慢性複發性頭痛,尤其是偏頭痛和肌肉收縮性頭痛,有幫助。生物反饋為其最常用者。當然尚應找出其引起緊張的原因,予以治療。

參看

32 急性疼痛的治療總則 | 偏頭痛 32
關於「急診醫學/頭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