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楊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山黃楊子 | 中藥圖典 |
山黃楊子 Shān Huánɡ Yánɡ Zǐ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清暑熱;解瘡毒。主暑熱;瘡癤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 |
【拼音名】 Shān Huánɡ Yánɡ Z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Buxus sinica (Rehd.et Wils) M.Cheng 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xus sinica (Rehd.et Wils) M.Cheng [B.microphylla Sieb. et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
採收和儲藏:5-7月果實成熟時採收,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樹皮灰色,栓皮成有規則的剝裂;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面無毛,節間長0.5-2cm。葉對生;葉柄長1-2mm,上面被毛;葉片革質,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通常中部以上較寬,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凹口,基部圓或楔形,長1-3cm,寬0.8-2cm,葉面光滑,中脈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細毛,側脈明顯,中脈上常密被白色短線狀鍾乳體。穗狀花序腋生,單性,雌雄同株,花密集,花序軸被毛;苞片闊卵形,長2-2.5mm,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約10朵,無花梗,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內萼片近圓形,長2.5-3mm,無毛,雄蕊連花藥長達4mm,不育雌蕊有棒狀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於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長達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較花柱稍長,無毛,柱頭粗厚,倒心形,下延達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長6-10mm,宿存花柱長2-3mm,由3心皮組成,沿室背3瓣裂,成熟時黑色,徑約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邊、林下,現可栽培作觀賞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及陝西、甘肅、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 苦;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山黃楊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