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常見病/臍部疾患(臍濕、臍瘡、臍血、臍腫、臍突)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小兒常見病單驗方》 >> 新生兒疾病 >> 臍部疾患(臍濕、臍瘡、臍血、臍腫、臍突)
小兒常見病單驗方

小兒常見病單驗方目錄

新生兒臍部疾患,系指斷臍時結紮手術欠妥,或斷臍後護理不當所致。

臍濕 由於斷臍後沐浴,臍部被水濕所侵,或護理失宜,臍部受尿液浸漬而成。症見臍帶脫落後,臍部滲液不幹,或有紅腫。治予收斂固澀。

(一)

處方:白石脂3克,黃柏10克,枯礬3克,百草霜1克。

用法:混合研為細末,撒布臍內,膠布膏藥固定,2日換藥1次。換藥前須用艾葉熬水洗淨上藥部位,並擦乾。

(二)

處方:艾葉。

用法:將艾葉燒灰,填臍中。

(三)

處方:熟明礬龍骨麝香等。

用法:以上3藥共少許研末,敷臍上。

(四)

處方:干馬齒莧1把,四季蔥數根。

用法:將馬齒莧燒灰存性,研細粉,瓶貯備用。先用(四)季蔥煎水溫洗臍孔,洗後即以消毒脫脂棉花拭乾臍孔中水,再取馬齒莧黑粉適量,撒滿臍孔,外加消毒紗布覆蓋,以膠布固定。通常1次即可痊癒,倘1次未痊癒者,可如法再做1次。

說明:如無干馬齒莧,用棉花子燒炭研粉代替亦有效。

(五)

處方:煅龍骨、枯礬各等量。

用法:共研細末,取適量撒敷臍部,敷料固定,每日換。

(六)

處方:煅牡蠣爐甘石各等量。

用法:共研細末,撒敷臍部,敷料固定,每日換。

臍瘡 由於臍濕長期不愈,或臍帶脫落過早,摩擦損傷,感染邪毒,化熱生腐侵蝕臍周。症見臍部發紅,甚則波及臍部周圍。腫脹疼痛,化濃糜爛,兼有發熱煩躁不安。治以清熱解毒

(一)

處方:青黛、黃柏各60克,生石膏120克。

用法:共研細末,撒敷臍部,每日數次。

(二)

處方:地蠶適量。

用法:用地蠶研末,敷臍上,數次即愈。

(三)

處方:棉子若干。

用法:燒灰,摻上即愈。

(四)

處方:黃柏3克。

用法:將黃柏研細末貼患處。

(五)

處方:杏仁3克。

用法:將杏仁搗爛敷於臍上。

(六)

處方:龍骨6克。

用法:將龍骨煅燒後研細末,敷於患處。

(七)

處方:車前子適量。

用法:將車前子炒焦,和黃柏研面,外敷。

(八)

處方:黃連20克,枯礬30克,硃砂10克,冰片2克。

用法:分別研末,加入氧化鋅爐甘石粉各10克,混合過篩,裝瓶備用。以3%甲紫溶液調此粉,外敷患處。一般敷3~5天可愈。

(九)

處方:龍骨3克(煅),輕粉1.5克,黃連3克,枯礬1.5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藥共為末,干摻臍中。

(十)

處方:馬齒莧適量。

用法:將馬齒莧焙枯,為末敷之,即愈。

(十一)

處方:車前子適量。

用法:將車前子炒焦為末,敷之即愈。

(十二)

處方:硇砂、枯礬、硃砂各6克,冰片0.6克。

用法:研末,密封備用。用3%雙氧水洗淨臍心,擦乾,上藥少許,敷料蓋上,2日換藥1次。臍周圍感染或濕疹者塗以1%紫藥水

本方適用於臍息肉

臍腫 由胎毒或感染病毒引起,症見肚臍紅腫、灼熱、疼痛或伴有發熱,惡寒,煩躁不安,啼哭口開等。治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一)

處方:淡豆豉12克,赤小豆20克,天南星6克,白蘞10克,芭蕉根汁適量。

用法:將前四藥研末,過篩後,與芭蕉根汁調拌和勻成膏。臨用時,取藥膏適量,敷在肚臍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續5~7天即愈。

(二)

處方:牡蠣(煅)、大黃各15克,朴硝3克。

用法:上藥研末,用田螺浸水調3~6克敷臍上,其水從小便而消。

(三)

處方:茯苓、車前子各3克,甘草0.6克,陳皮0.9克,通草0.9克。

用法:共煎湯灌之,一劑即安。

(四)

處方:紅飯豆、淡豆豉、南星(去皮臍)、白蘞各3克。

用法:共為末,用芭蕉自然汁調敷臍四旁,即愈。

臍血 因斷臍時,臍帶結紮不當,可重新結紮清理。若同時有發熱、面紅、口乾等症,治予清熱涼血止血

(一)

處方:煅龍骨6克,枯礬6克,胭脂3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摻臍上。

(二)

處方:白石脂末適量。

用法:摻臍上即愈,未愈,微微炒過,放冷再摻,不得剝揭。

臍突 臍突又稱「臍疝」是由於小兒先天稟賦不足,腹壁肌肉嫩薄鬆弛,啼哭叫擾過多,致腸管突入臍中。症見臍部呈半球形狀或囊狀突起,按壓時膨出物可納回腹中。但當啼哭時,又重脹突,局部皮膚正常。對此一般不需內服治療。只外治壓臍法即可。若突出過大,不能回納,且超過2歲仍未痊癒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一)

處方: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及各3克。

用法:上藥研末,以芭蕉汁調敷臍兩旁,自愈。

(二)

處方:亂人頭髮1團(燒炭存性),枯白礬適量,蜜糖

蜂蜜)少量。

用法:將前二藥研為末,過篩,以蜂蜜調成膏,攤於1塊紗布棉墊上,貼在臍突部位上,以硬板紙輕往下壓;然後用紗布束緊固定,一般3~4天自行消散。

(三)

處方:大黃、牡蠣(煅)各15克,朴硝6克。

用法:共研細末,用活田螺數十枚,洗淨,再用清水半盆養之,過宿,取田螺清水,調藥敷於患處。每日敷1~2次。

(四)

處方:赤小豆(不去皮)、豆豉、天南星(去皮臍)、白蘞各3克。

用法:共研細末,用時加芭蕉樹汁3~6克調勻,敷臍(四)周,紗布包紮,每日換2次。一般2~3天可愈。

(五)

處方:艾絨適量。

用法:用艾絨包裹五分硬幣1個,外包紗布,壓在臍部固定,7天換藥1次,直至痊癒。

(六)

處方:艾絨、食醋各適量。

用法:將艾絨置醋內浸泡,將突出的臍疝複位後,把醋艾絨置臍內,填滿為度,將硬紙墊壓蓋在臍孔上,膠布固定。

(七)

處方:豬牙皂2克,雄黃1.5克,細辛1.5克,地龍1條,吳茱萸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藥研末備用。每次取藥粉3克,用開水調成糊狀,外敷於臍疝處,再以銅錢1枚壓蓋於藥上,最後用繃帶固定,每日換藥1次,5日為1個療程。

32 新生兒黃疸 | 急性傳染病 32
關於「小兒常見病/臍部疾患(臍濕、臍瘡、臍血、臍腫、臍突)」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