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勞動衛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婦女勞動衛生(occupational health of female worker),研究婦女在從事職業勞動的過程中,勞動條件及有害職業因素對機體可能產生的影響,及其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的一門學科。主要內容包括:婦女的作業能力及勞動生理;職業因素對婦女生殖功能的影響;對職業因素敏感性的性別差異;以及以婦女為主的職業的勞動衛生等。

女性和男性除了生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有差別外,尚有其他方面的差異。女性身高、體重、胸圍、上下肢長度等的均值,均小於男性,一般骨骼也較男性短小,但骨盆寬大,脊柱腰段較男性稍長,這為妊娠分娩提供了有利條件。女性皮下脂肪豐富,男性肌肉發達。男性肌肉重量約佔體重的40~50%,而女性則約佔30~40%,特別是上臂肌肉,女性不及男性發達,故女性肌力一般小於男性。血液、循環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也存在性別差異。總血量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含量,女性低於男性,因而女性血液運送氧氣的能力低於男性,每100ml動脈血氧含量,男性約為19ml,女性約為17ml。心臟搏擊量和肺活量也較男性小,故當進行同等強度的體力勞動時,心跳次數和呼吸次數的增加往往多於男性。

女性骨盆底除有尿道直腸通過外,尚有陰道穿過,骨盆腔內有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內生殖器官,從事重體力勞動時,腹壓由於用力而增高,會影響這些器官的血液循環及子宮的正常位置。因此,女性對重體力勞動的適應能力不如男性,進行同等強度的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負擔較男性為大。此外,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圍絕經期,機體的生理功能狀態有變化,這對作業能力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職業因素對女性生殖功能及第二代的影響較大。某些有害職業因素可對女性生殖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引起月經異常甚至造成生殖損傷,結果出現自然流產死胎死產胎兒畸形新生兒低體重,以及乳嬰生長發育不良等。若有害職業因素具有性腺毒性時,則可對卵巢產生毒作用,影響卵細胞的成熟或造成卵細胞染色體損傷,結果可出現月經周期變化、月經過多或過少、閉經等異常現象。還可導致不孕、 自然流產、 子代先天性缺陷。若有害職業因素具有胚胎毒性,則可影響胚胎生育,引起胚胎死亡和流產;胎兒畸形、胎兒發育遲緩(如低體重兒、小頭兒)或功能發育不全(如聽覺視覺異常及智力發育不良等)。

常見的有害職業因素有 X射線、γ射線及鉛、汞、 砷、二硫化碳、苯等工業毒物,以及甲基汞、2,4,5-三氯苯氧乙酸 (2,4,5-T)等農藥。許多化學物質還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產生毒作用或致癌作用。某些能引起神經內分泌功能障礙的有害職業因素如噪聲、高溫等,也可引起月經障礙。

婦女懷孕時對有害職業因素的敏感性增高,容易發生職業中毒和其他妊娠併發症。接觸強烈噪聲及二硫化碳、苯、甲苯二甲苯、氯乙稀、己丙醯胺等工業毒物的懷孕女工,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發病率高於對照人群。

許多有毒化學物質可經乳汁排出而影響乳兒健康。從事鉛作業的女工,其子女中母源性乳兒鉛中毒屢有發生。

體力緊張時,有害職業因素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為大,女性對具有血液毒性的化學物質及缺氧較男性敏感。由於皮膚較柔嫩,對刺激性化學物質如酸、鹼、鉻酸鹽等也較敏感。故婦女的職業性皮膚病患病率高於男性。女性在經期、孕期及圍絕經期時,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胃腸道功能有所改變,當這些生理反應與工業毒物的毒性作用表現相一致時,也可增加機體對毒物的敏感性。

為保護婦女健康,要制訂預防對策,合理安排婦女勞動。繁重體力勞動以及能危害婦女生殖功能的生產和作業,不應吸收婦女參加。孕婦還不應參加可接觸具有胚胎毒性的有害職業因素的作業。要加強婦女在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更年期勞動保護,要改善勞動條件為婦女開闢更為廣泛的就業範圍。

關於「婦女勞動衛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