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新生兒常見症状
醫學電子書 >> 《婦產科學》 >> 胎兒及新生兒常見疾病 >> 新生兒常見症状 |
婦產科學 |
|
新生兒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變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應嚴密觀察。因此,對新生兒常見症状應有所了解:
一、黃疸
(一)生理性黃疸 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最顯,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好,未成熟兒黃疸可能較重,可持續2~3周。成熟兒血清膽紅質多<12mg%,未成熟兒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黃疸及黃疸較重者,應視為異常,宜進一步查明原因。
(二)溶血症 因母兒間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黃疸出現早且重,常伴貧血,水腫及肝脾腫大。查父母、患兒血型及母血特殊抗體和患兒膽紅質含量即可確診。
(四)病毒性肝炎 多在出生後1~3周緩緩起病,伴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損害。
(五)先天性膽管閉鎖 生後1~2周出現黃疸,進行性加重,肝臟腫大、質硬,尿色深、糞便色灰,呈陶土樣,血膽紅質(直應膽紅質)升高。
(六)其它溶血性貧血 維生素K2及磺胺等藥物中毒、代謝和內分泌異常,如半乳糖血症、呆小症及先天性遺傳性高膽紅質血症等。
二、嘔吐
(一)嘔吐羊水 可於產後24小時內嘔吐出粘液,有時帶血絲,可能因產時吞咽的羊水等物引起。
(二)餵養不當 可因餵奶過多、過急、吞入空氣未排出所致。新生兒賁門較松、幽門緊,胃的位置近水平位,易因餵奶不當引起嘔吐。吐出物為奶,非噴射性。
(三)顱內壓增高 顱內出血、化膿性腦膜炎等,顱內壓增高,嘔吐常較嚴重,多噴射性,另伴有其它顱內壓增高表現。
(四)先天性畸形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梗阻,可嘔吐出不同的內容物,低位梗阻可有明顯腹脹,X線攝片可證實。
因消化系疾病引起,如餵養不當、新生兒流行性腹瀉,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等。腸脹氣應除外畸形、梗阻。
四、煩躁、嗜睡
為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症状,如顱內出血、腦膜炎、其他系統感染及敗血症等。
五、發熱與體溫不升
(一)環境溫度變化 可因環境濕度的變化引起,也可因衣被過暖或室溫較低造成。
(二)脫水熱 因脫水所致體溫升高,給足夠水份,體溫即下降。
六、抽搐
全身性抽搐較少見,常為皮層下發作,表現為陣發性瞬目、眼球轉動或震顫及口頰部抽動等。多見於:
(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顱內出血、腦膜炎、核黃疸及腦發育畸形等。
(二)破傷風 常於出生後4~6天出現,伴牙關緊閉、抽搐、角弓反張等。
(三)代謝紊亂 低鈣血症,出生後一周內出現煩躁不安、驚跳、震顫、屏氣、喉痙攣以至驚厥;低血糖,多見於早產兒、小樣兒、過期產兒、母親患有糖尿病等,於出生後數小時至一周內出現震顫、陣發性紫紺、反應遲鈍、厭食、哭聲弱及體溫不升等。
七、呼吸暫停
首先考慮為顱內出血及腦膜炎等,其次可因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所致,特別是早產兒,呼吸肌力量較弱,呼吸不規則,可出現紫紺。
可因產時吞入產道內血液,或因為母親乳頭皸裂出血與奶一併吸入,另應檢查嬰兒口鼻有無出血。有時則因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可於生後2~3天出血,以消化道多見。敗血症也可出現消化道出血。
新生兒窒息 | 新生兒產傷 |
關於「婦產科學/新生兒常見症状」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