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上果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葉上果根
Yè Shànɡ Guǒ Gēn
別名 葉上花根
功效作用 止咳平喘活血通絡。主久咳虛喘;勞傷腰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胃痛月經不調產後腹痛
英文名 Root of Tuan Linden
始載於 貴州民間藥物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葉上果根.版本一

簡介

葉上果根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椴樹的根。

【植物形態】椴樹,又名:青科榔、家鶴兒。落葉喬木,高約15米。樹皮灰色,粗糙,有裂紋。葉互生,膜質,斜卵形,長7~10匣米,寬6~7厘米,基部甚偏斜,截形或近心形,先端細長漸尖,邊緣疏具小刺狀齒牙,通常中部以下全緣,上面無毛,下面疏被星狀柔毛,常脫落,脈腋具簇毛;葉柄長約3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有長梗;苞片長圓形,膜質,總花梗與苞片癒合至苞片中上部;萼及花瓣均為5,雄蕊25~30,具退化雄蕊5,花瓣狀;子房被白色星狀茸毛。堅果球形,直徑約8毫米,表面具腺狀突起及星狀茸毛。花期7月,果期10月。生於山谷或山坡上闊葉雜木林中。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等地。  

藥用價值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味微苦,性溫。"

【功用主治】①《貴州民間藥物》:"祛風活血。治跌打損傷。" ②《貴州藥植目錄》:"祛風,活血,鎮痛。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

【選方】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葉上果根二兩,泡酒服或搽痛處。(《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內服:剪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葉上果根.版本二

簡介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Yè Shànɡ Guǒ Gēn

【英文名】Root of Tuan Linden

【別名】葉上花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青莢葉西域青莢葉中華青莢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ilia tuan Szysz.var. chinesis Rehd.et wils.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切片,晒乾。  

原形態

落葉灌木,高1-2m。嫩枝綠以或紫綠色,葉痕顯著。葉互生;葉柄長1-5cm;托葉線狀分裂;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罕為卵狀披針形,長3-13cm,寬1.5-9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近基部有刺狀齒。花雌雄異株雄花約5-12朵形成密聚傘花序;雌花具梗,單生或2-3朵簇生地葉上面中脈的中部或近基部;花瓣3-5,三角狀卵形;雄花具雄蕊3-5,生地花盤內側;雌花子房修下位,3-5室,花柱3-5裂。核果近球形,成熟後黑色,具3-5棱。花期4-5月,果期8-9月。本種與青莢葉的區別為:葉厚紙質,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8cm,寬2.5-5cm,先端尾狀漸尖;托葉常2-3裂,稀不裂。花期4-5月,果期8-10月。本種與前2種的區別為:葉革質或近於革質,稀紙質,葉柄長3-4cm;托葉纖細;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15cm,寬0.4-2cm,邊緣具稀疏線狀細齒。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300m以下的林中或林緣較陰濕處。生於海拔1700-3300m的林中或林緣。生於海拔1000-2000m的中山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及台灣等地。分布於西南及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地。  

藥用價值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活血通絡。主久咳虛喘;勞傷腰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胃痛月經不調;產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剪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祛風活血。治跌打損傷。

2.《貴州藥植目錄》:祛風,活血,鎮痛。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葉上果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