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瀰漫充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一般口腔黏膜為淡紅色,當口腔黏膜中出現充血現象,則顏色變深表現為口腔粘膜瀰漫充血

目錄

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原因

導致口腔粘膜瀰漫充血可能由風疹口蹄病維生素C缺乏病猩紅熱引起。

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診斷

如發現一些大小不等的粘膜下出血點,則可能為各種出血性疾病維生素C缺乏所引起。如出現粘膜充血腫脹現象,並同時伴有出血點,則稱為粘膜疹,多為對稱出現,見於猩紅熱風疹,或某些藥物中毒

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鑒別診斷

各種疾病導致的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症状大多相似,此時應結合機體其他症状表現,以及各項檢查結合,來進行鑒別。

維生素C缺乏病壞血病(scurvy)是由於長期缺乏維生素C(ascorbic acid,抗壞血酸)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現時一般少見,但在缺少青菜、水果的北方牧區,或城、鄉對人工餵養兒忽視輔食補充,特別在農村邊遠地區,仍因餵養不當而致發病。自1970年Pauling發表感冒與維生素C的關係以來,有關維生素C在體內的功能及大劑量臨床應用等問題,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

粘膜疹皮疹初發時為淡紅色,漸呈暗紅色或古銅色,不痛、不癢、皮疹大小不一、數目較多、對稱分布、孤立而散在,多發生於胸部腹部、軀幹側面與背部,但面部很少發生。身體虛弱與營養不良的患者可發生梅毒膿皰疹,常伴發高熱全身症状

口蹄病:口蹄病(Foot and Mouth Disease)又稱阿夫他熱,是一種侵犯牛、羊、豬等有蹄類家畜的病毒性烈性傳染病。對家畜危害甚大。偶而傳染給人,使人發病。

猩紅熱:猩紅熱(searlet fever)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

如發現一些大小不等的粘膜下出血點,則可能為各種出血性疾病維生素C缺乏所引起。如出現粘膜充血腫脹現象,並同時伴有出血點,則稱為粘膜疹,多為對稱出現,見於猩紅熱、風疹,或某些藥物中毒

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導致口腔粘膜瀰漫充血可能由風疹口蹄病維生素C缺乏病猩紅熱引起。

風疹導致的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預防措施:

1.流行季節學校、託兒所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要勤晒衣服、被褥。

2.流行季節要開展健康教育,加強學生的晨檢,發現病人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病人應隔離至出疹後5天,教室、宿舍每天至少空氣消毒一次。

3.保護易感人群接種風疹疫苗可以保護易感者。目前免疫程序:滿8個月齡接種第一針,7歲加強一針,疫苗選擇單苗或聯合疫苗均可。對易感兒童接種「麻、腮、風」三聯疫苗,接種後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100%,免疫成功者免疫力可以維持10年。

4.懷孕早期的婦女在風疹流行期應盡量避免接觸風疹病人,婦女在青春期或懷孕前接種疫苗

口蹄病導致的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預防措施:

1.在口蹄病流行時減少到人多的地方。

2.保持空氣流通。

3.飯前、如廁後及理完嬰孩的尿片或其他穢物後應徹底洗手。

4.咳嗽打噴嚏時應掩蓋鼻口。

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如被飛沬沾污亦應清洗乾淨。

維生素C缺乏病導致的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預防措施:

1.選擇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 人類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中僅肝、腎等含有少量,所以,膳食中應有足夠的新鮮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如能經常吃些水果,則更有助於預防維生素C的不足。

2.改善烹調方法,減少維生素C損失 維生素C極易溶於水;對氧很敏感,特別是有鐵、銅離子存在時更易被氧化破壞,對鹼不穩定,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相當穩定。因此,在蔬菜烹調時要先洗後切,切好就炒,盡量縮短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炒菜不用銅器。

高等植物中,就目前所知至少有5種酶系統能催化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它們是維生素C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和漆酶等。其中除過氧化物酶外,都屬於含銅金屬酶,這些氧化酶系統在蔬菜中含量較多,特別是黃瓜和白菜,所以在蔬菜儲運過程中,維生素C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但這些酶系較維生素C更不耐熱,因此,在蔬菜烹調過程中強調急火快炒,做湯時強調湯開下菜,就是為了迅速破壞這些酶系,以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另一方面,植物中所含的多酚類化合物對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又具有保護作用,如蘆丁、槲皮酮和有關的黃酮都具有此種作用。它們不僅能使食物中的維生素C穩定,而且能在腸道中,特別是在無胃酸或低胃酸腸道病人的腸道中發揮穩定維生素C的作用。

3.利用野菜、野果及維生素製劑 很多野菜、野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如苜蓿馬齒莧馬蘭頭枸杞野莧菜芥菜等,維生素C含量可高於普通蔬菜的數倍至10倍;野果中的刺梨石榴、酸柳、酸棗獼猴桃金櫻子等所含維生素C可比一般柑橘高50~100倍,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在新鮮蔬菜、水果供應困難的條件下可以選用。維生素C製劑國內已能大批生產,亦可適當利用。

猩紅熱導致的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預防措施:

目前此病沒有自動免疫製劑,預防著重於控制感染的散播。隔離患兒,至咽培養連續兩次陰性後解除隔離。對體弱及免疫功能低下密切接觸者,應服復方新諾明或注射青黴素預防。帶菌者應接受10天青黴素治療。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7天。有人主張用青黴素治療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屆時即可出院。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後,應予檢疫至最後一個病人發病滿1周為止。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二)切斷傳播途徑 流行期間 ,小兒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住房應注意通風。對可疑猩紅熱、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都應給予隔離治療

(三)保護易感者 對兒童機構、部隊或其它有必要的集體,可酌情採用藥物預防。如用苄星青黴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兒童60~90萬μ,成人120萬μ,可保護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參看

關於「口腔粘膜瀰漫充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