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頭紫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單頭紫菀
Dān Tóu Zǐ Wǎn
別名 喉風草、百條根、牛舌草、打風草、野白菊、一枝香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止痢。主感冒發熱痢疾
英文名 Herb of Turbinate Aster
始載於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單頭紫菀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拉 丁 名】陀螺紫菀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異名】喉風草、百條根、牛舌草、打風草、野白菊。

【漢語拼音】dan tou zi wan

【英文名】Herb of Turbinate Aster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來源】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全草。

【藥理作用】本品水煎液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八疊球菌、宋氏痢疾桿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關藥材】棉毛紫菀 浪穹紫菀 高山紫菀 鉛葉紫菀 寬舌紫菀 太白小紫菀 灰枝紫菀 東俄洛紫菀 小舌紫菀 紫菀 單頭紫菀根

【植物形態】陀螺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基部帶紫紅色,有縱棱,並疏生短毛。基部葉花後凋落;中部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12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呈圓耳狀,無柄,半抱於莖,邊緣具細齒,兩面具短硬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的上部葉腋;總苞倒圓錐形,苞片多層,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邊緣略帶紅色;花雜性,舌狀花雌性,白色或略帶碧紫色;管狀花兩性,黃色。瘦果倒卵形,冠毛白色。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於向陽低山坡、丘陵疏林下、灌叢中及路邊草地。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

本植物的根(單頭紫菀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秋采,鮮用或晒乾。

性味】微苦,涼。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止痢止癢

【選方】①治感冒發熱:單頭紫菀全草五錢。水煎服。

②治痢疾:單頭紫菀二兩。水煎服。

關於「單頭紫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